閱讀經驗無法彌補生活經驗。
在學習了一段時間跑團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遇到了一個問題——我似乎在全情投入地“扮演”自己的角色這方面有一些困難。
具體指的是,我很難像是一個演員一樣,在DM鋪好的戲劇中演出。在推進劇情的時候,我本人和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在描述行動的時候,也很少使用“我做了某事”“我想做某事”,而是用“我的角色覺得……”“我的角色想……”這樣的形式。我很難徹底代入我的角色,用她的方式說話和處理事情。更何況,很多時候這種扮演是即興和即時的。
這點和我玩電子游戲的時候如出一轍——我一直不是個“代入黨”,而是個“共情黨”。在能捏人的游戲中,我的主角本質上都是我的“OC”(原創(chuàng)角色),而不是我自己。
與此相對的是,我的隊友們似乎都很享受扮演。哪怕剛進門的時候大家都抱怨著工作、學業(yè)和擁堵的交通,一坐上桌子,就立刻變成了性格各異的戲中人——外表兇惡、對陌生人十分警惕的戰(zhàn)士,油嘴滑舌、從別人身上薅零錢的詩人……聊著聊著,大家自己就能聊出來一堆戲。但當他們突然把注意力轉向我,我就會突如其來地懵一下——不管是因為比較害羞無法放開扮演,還是一下子想不出來自己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會干什么。如果對面的角色恰好比較兇,或者比較狡詐,我就會陷入一種尷尬的沉默,就像我在現(xiàn)實中也不擅長應對這類人一樣。
之前也說過,在創(chuàng)建角色的時候,大家建議我盡量選貼合自己性格的類型,這樣扮演起來會比較容易,也會有比較多的代入感。但問題是,我是一個社恐,我的角色自然也是社恐……準確來說,就是不太擅長社交,不擅應對各種類型的人,面對事件的“反射弧”也比較長。就連游戲內每天晚上的自由活動時間,每次DM問我的角色想做點什么的時候,我也會感覺有點迷茫。
這可能和我的角色設定不太完善有關——雖然大體設計出了她的職業(yè)、冒險目標和性格基準,但面對一些具體事件的反應,以及一些日常愛好和作息,我其實并沒有考慮得太清楚。與此同時,我又有點兒“強迫癥”——在設計原創(chuàng)角色的時候,哪怕是暫時完全用不上的設定,比如她對一些事物形而上的概念和想法,乃至一些稀薄的種族或者血脈聯(lián)系,我都要推敲一下。如果還沒有想出來,我總覺得這個人物不夠完整。
之前,朋友曾經給我推薦網(wǎng)上流行的“某某三十題”之類的活動。這些題目會預設一些事件場景,讓我代入自己的原創(chuàng)角色去作出反應,這樣能夠在一定的引導下完善自己角色的設定。我試了一下,但很多場景和DnD世界觀并不是特別契合,所以幫助有限。不過這倒是啟發(fā)了我,應當把人物放在具體場景中思考。而這樣一來,一些日常主題的場景讓我反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其實十分匱乏,甚至連節(jié)慶假日和生日會這種社交活動的經驗都少得可憐……
也許,無法扮演或者難以完整地構想出一個角色,根本上源于生活經驗的貧瘠,也就是不太在意自己身邊的事情。閱讀經驗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貧瘠,比如我仍然能構想一個角色身上更加形而上的部分,一些觀念性的東西,甚至構想得比在游戲中需要的更加深入。但這樣也許會導致角色沒有“活人氣”,在實際與人的互動中也會面臨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大概得為自己增添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活人氣”,才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