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打牌。”“2月1日,打牌?!薄?月6日,打牌。”
按照慣例(其實也沒有什么慣例),長假之后的第一篇夜話一般用來回顧假期感想,或是假期玩了哪些游戲。但今年在這兩個方面我都沒什么特別值得說的:首先,出于種種原因,今年春節(jié)我沒回老家,而是留在了北京,和家里人的聯(lián)系只剩下了每天視頻——實話說,不用跟親戚們互相拉扯還是挺好的;其次,我在春節(jié)假期里只玩了一個游戲,就是《游戲王:大師決斗》,還把室友也拉進了坑,全無以前“利用長假好好通關(guān)一款RPG,獲得心靈的洗禮”之類的體驗。
對此我只能說,愛真是不需要理由的……從前段時間重玩《游戲王:決斗鏈接》又迅速放棄的過程來看,連我自己都不明白為什么會迅速沉迷《游戲王:大師決斗》。要從打牌的角度說,像我這種平時只看看動畫的人在真正的OCG玩家面前可能連門檻都還沒摸到。但看目前狀況,大師們似乎都很歡迎新人入門,面向新玩家的攻略和教程也做得非常詳細,這不是一件壞事。畢竟“游戲王”是個學習成本頗高的游戲,了解基本規(guī)則之后馬上去打天梯,基本上像是讓一個剛學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人立刻去解微積分,而那些在OCG賽場上歷練多年的老玩家們與新人的差距宛如天空斗技場第200層和第1層——在這種情況下,有耐心帶新人的老玩家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要從游戲樂趣的角度說,“大師決斗”就真的只是在打牌,而真正的打牌對局與動畫不同,鮮有那種直到LP1也不放棄、靠神抽和操作翻盤的狀況,一旦我的牌組展開順利而對方又覺得解不掉,對方往往會直接投降。在1v1的前提下,這也許是追求效率的好方法,但我偶爾也會有種“不論是贏是輸,都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也是因為這一點,我一般不會選擇主動投降,哪怕被對手坑得一動也不能動,也要堅持到最后。不知對面牌友遇上我是會覺得贏得痛快,還是覺得這人真死心眼。
有時候我也在想,打牌游戲帶給我的到底是怎樣的樂趣。構(gòu)筑牌組、學習效果、練習Combo當然是其中之一,在大多數(shù)卡牌游戲里,這一方面的樂趣往往還伴隨著抽卡、開卡包和“實在開不出來的話要怎么辦”;用構(gòu)筑好的牌組和人對戰(zhàn)當然也是,盡管打天梯上分的體驗不算最佳,但若干好友一起對戰(zhàn)還是能感受到動畫里那種中二氛圍的,尤其是雙方卡組強度差不多、打起來互有勝負的時候。根據(jù)場上不同狀況做出反應,從復雜的局勢中尋找勝利的機會,有時候還要加上一點兒對對手心理的猜測,還有最重要的,“相信你的卡組”——這大概也是一種“心流”吧。
《游戲王:大師決斗》嚴重影響了我對假期的感受,這種影響甚至延續(xù)到了假期以外的時間。長假過后,難免有些假期綜合征。每天足不出戶,晚睡遲起,除了吃和睡就是玩游戲,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很好,過起來也很好,只在結(jié)束時會讓人感到巨大的落差。
更何況,要把頭腦從假期模式變成工作模式也遠不是按個按鈕那么簡單,就像現(xiàn)在,雖然我正寫著夜話,但還是滿腦子“大師決斗”,感覺自己就像網(wǎng)傳《胡適留學日記》里寫的那樣,每天計劃做得頭頭是道,實際上卻一直在打牌……當然,正如網(wǎng)傳軼事里總有些夸張和捕風捉影的成分,真正的胡適日記也不是只有打牌,至少打牌占比并不高,但那已經(jīng)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最后說點兒和打牌無關(guān)的事吧。經(jīng)過了一個假期,游戲行業(yè)好像也沒出什么特別驚天動地的新聞,除了索尼的那比收購讓人有點意外,刷了刷新聞軟件和社交平臺的時間線,來來回回還是那些內(nèi)容——哪個游戲系列銷量創(chuàng)下了新紀錄,哪家公司發(fā)布了財報、形勢如何,哪家大廠又投入了NFT和“元宇宙”業(yè)務……都說“沒有新聞就是最好的新聞”,如果把這句話往積極的一面理解,那就希望至少在今年,廠商們不要再出什么與游戲無關(guān)的幺蛾子事件,希望那些期待的游戲能夠平平安安、按時保質(zhì)地來到我們手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