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是砸壞Switch的借口

“我們只是希望這些父母的行為不要給孩子留下傷害?!?/p>

編輯陳靜2019年12月16日 19時53分

近幾天來,一個日本父親的行為在社交平臺引發(fā)了大量爭議。

事件的起因是一篇題為“我砸了3臺任天堂Switch。※有圖有真相”的博客文章。作者的名字叫七里信一。他在文章中寫到,自己被上小學的兒子欺騙,為了懲罰他們,他摔壞了3臺任天堂Switch,其中一臺還是兒子朋友的。

這篇文章原本發(fā)表于2018年12月,但當時幾乎沒什么人注意到這個不太暢銷的作家的博客。直到前不久,此文被推特網(wǎng)友們以“糟糕的家長”“失敗的教育”為理由大量轉(zhuǎn)發(fā),他的所作所為才廣為人知,并引起熱議。

被砸壞的Switch

來龍去脈

在2018年12月的文章中,七里信一描述了“怒砸3臺Swtich”事件的前因后果:

七里的兩個孩子正在上小學,平時家里不許玩游戲,2臺游戲機都鎖在保險柜里。但他發(fā)現(xiàn),孩子們早上還是起不來床,瞌睡連連。他問孩子們是怎么一回事,孩子卻不愿意正面回答,要么抱怨,要么頂嘴。

七里認為孩子們是“自作自受”

父親搜查了孩子們的房間,赫然發(fā)現(xiàn)多了一臺Switch。仔細盤問之下,才知道這臺Switch是孩子向朋友借的。他們用朋友的Switch和保險柜里的掉了包,每天晚上都玩游戲到深夜。

七里還發(fā)現(xiàn),這種事并非一次兩次。孩子為了玩游戲,找過保險柜鑰匙,玩過之后不把Switch放回原處,最終發(fā)展成了偷梁換柱,欺騙家長。

為了教育孩子,他決定把3臺Switch全砸壞。哪怕孩子哭著說不要弄壞朋友的機器,他也照砸不誤。砸了之后,他打電話給那個朋友的家長,賠了一臺新Switch。但也表示,這是為了讓孩子的朋友知道他們家平時不許玩游戲,借給他們游戲機,也是“同罪”。

七里把這件事總結(jié)為“家長不該慣著孩子”——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一旦被慣著,就會得寸進尺。定下的規(guī)矩一定要遵守,不然就會像他的兩個孩子一樣,不拿規(guī)矩當回事。通過這件事,他認為自己以前“太慣孩子了”,需要反省。

文章最后,他還一本正經(jīng)地向讀者介紹起了“罵孩子小竅門”:父母雙方不能同時罵孩子;父親罵兒子,母親罵女兒;罵孩子別超過5分鐘;罵孩子要告訴孩子理由;第二天還要接著罵。

七里總結(jié)出的“如何罵孩子”原則

七里信一真誠地推薦:“您也可以試試這么做,效果很好喲!”

——有多少家長會學著這樣罵孩子還不好說,但起碼在寫下這些“小竅門”時,七里信一對自己的育兒經(jīng)應(yīng)該是相當自信的。然而他沒想到的是,時隔一年后被網(wǎng)友翻舊賬,迎面而來的不是認可,而是批評。

眾說紛紜

不少玩家在少年時代都有和父母“斗智斗勇”的經(jīng)歷,為了偷著玩游戲,家長不讓干的事兒,排除萬難也要干,撒謊、掩飾、瞞天過海更是家常便飯。事后回想起來,撒謊、頂嘴、不守規(guī)則固然不能理直氣壯,家長們出于擔心孩子健康、學習成績、性格發(fā)展而教育孩子,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一旦其中涉及到暴力與傷害,就要另當別論了。

也就是說,從七里信一砸壞Switch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注定——至少在旁人眼里——是個失敗的父親。

一年后,某位網(wǎng)友把他的文章截圖發(fā)上推特,一場源于“老父親怒砸Switch”的討論就此展開。

日本網(wǎng)友在這件事情上還是有先進性的。很多人對他的兩個孩子表示擔憂:借來朋友的Switch卻被父親弄壞,很可能不僅丟了這個朋友,在學校里還會被欺負,至少是疏遠——“他爸爸會砸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跟這樣的人交朋友!”

在日本社會,這種家長、老師、PTA讓其他孩子“注意”七里一家的狀況是很可能出現(xiàn)的

一位網(wǎng)友回憶起了當年父母把他的GameBoy扔進浴缸時的場景?!拔乙惠呑右膊粫彙_@樣的父母給孩子造成了無數(shù)創(chuàng)傷,孩子會恨他們一輩子?!?/p>

被家長弄壞游戲機的記憶會跟隨孩子一生

還有玩家指出,想要限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有很多方法比“砸游戲機”有效得多——就Switch而言,“監(jiān)護人模式”就是個不錯的方法。家長們可以用手機App設(shè)置Switch游戲時間,超時后機器會自動進入休眠模式,只有輸入密碼才能繼續(xù)玩。家長還能從App里看到孩子什么時候嘗試解鎖但沒有成功。

“監(jiān)護人模式”讓家長可以用手機App限制Switch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狀況

相應(yīng)地,“砸壞Switch”對孩子朋友的傷害,也遠不止賠一臺新機那么簡單。由于Switch游戲存檔都存儲在機器中,機器壞了,存檔也泡湯。對于玩家來說,一份滿含回憶的存檔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

另一些人質(zhì)疑這條消息本身的真實性?!罢娴挠行W生會把Switch借給朋友做這種事?他自己不玩嗎?”鑒于文章作者七里信一本身是位作家,號稱自己“25年間跳槽40次,年收入1億日元”,網(wǎng)友們懷疑這件事只是他又一次釣魚炒作,畢竟原文中只貼了一張照片,誰也沒法證明里面那3臺Switch到底是哪里來的。

有人質(zhì)疑了“朋友借出Switch”的真實性

還有人直接指出是炒作

更多的人——不論他們玩不玩游戲——把重點放在了七里信一本人的教育方法上。一些言辭激烈的評論認為七里“沒有任何常識,不光是父母,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叭绻麑碛幸惶欤愕暮⒆託Я四阆矚g的東西,還指責是你的錯,你不能反駁,因為你就是這么教育他們的?!?/p>

在博客文章下方的評論中,有人將七里的行為視為虐待,還要抵制他的所有作品

事實上,這也是七里信一在一年后廣受批評的最直接原因。在社交平臺的轉(zhuǎn)發(fā)評論中,他成了一個“毒親”的典型例子。

“毒親”

日語“毒親”(どくおや)源于英語中的“toxic parents”,這個由英國學者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在1989年創(chuàng)造出的短語,指的是那些會對孩子產(chǎn)生惡劣影響,主宰孩子的生活,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父母。2008年之后,“毒親”在日本社會逐漸成為熱詞,許多書籍、漫畫、電視節(jié)目中都出現(xiàn)了對此類親子關(guān)系的討論。

“毒親”是一個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詞

無獨有偶,在中國,“父母皆禍害”豆瓣小組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2017年6月,小組被雪藏,但由此引發(fā)的議論,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和傷害,未成年人保護等等,一直持續(xù)至今。

“毒親”或“父母皆禍害”某種程度上是對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總是為孩子著想”的反駁。與專業(yè)研究中的概念不同,很多時候人們提起“毒親”或“父母皆禍害”,不是因為這些家長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直接損害,而是他們表現(xiàn)出了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物化孩子,控制孩子,不把孩子看成獨立的人,認為暴力管教對孩子有效,等等。

表面上看,七里信一還不到“罪無可恕”的地步,家長有理由教育說謊的孩子,而且他也沒有因為孩子“沉迷游戲”就把他們送去什么網(wǎng)癮中心。然而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在于,他既然能因為偷玩游戲就用砸機器來“懲罰”孩子,受其影響,孩子們也會潛移默化地認為,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報復(fù)”別人——包括但不限于他們的家人、朋友和孩子。這不僅是創(chuàng)傷,同時還是隱患。

“你不是因為孩子不守規(guī)矩才砸游戲機,只是因為不能接受被比你弱的孩子欺騙而已。”一位網(wǎng)友認為,父親的憤怒也有可能源于自己在家里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戰(zhàn)。

無獨有偶,因為砸了孩子的游戲機而被網(wǎng)友稱為“毒親”的家長不止七里信一一個。2015年,小提琴家高島千子因為孩子不聽話玩游戲,砸了孩子的3DS,還把圖片發(fā)上推特,同樣遭到了大量指責。

小提琴家高島千子與被她摔壞的3DS

很難說,東亞國家的這種教育方式會在多大程度上給孩子造成影響,又會給孩子造成什么改變。但至少值得我們欣慰的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家長和孩子的關(guān)系正在逐漸趨于人格平等——雖然這個過程很慢,但是從好的一方面講,距離大家認為“打是親罵是愛”為世間真理,也不過過去了30年左右的時間,路還長,但至少我們在向好的方向轉(zhuǎn)變。

結(jié)局

12月16日,七里信一更新了一篇道歉文章。他表示,自己對一年前發(fā)生的事相當后悔,并向關(guān)注此事的網(wǎng)友們道歉。

他還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們,問孩子們當時的心情如何。

根據(jù)他的描述,孩子們的回答是“我們自己的錯誤是60%,爸爸的錯誤是40%”,他向孩子們道了歉,孩子們也向他道歉。

七里信一表示,他和孩子們互相道了歉

盡管他們家現(xiàn)在仍然只能在星期日玩游戲,但孩子們目前正在興高采烈地玩《堡壘之夜》,和那位被砸了Switch的朋友關(guān)系也保持得不錯,并沒有因此而疏遠。

最后,他寫道:“孩子如何成長,要等到10年、20年后才有答案。Switch事件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但由于這次的爭議,我覺得事情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薄敖窈笪覍Υ⒆硬粫龠@么感情用事了?!?/p>

從態(tài)度上看,這位父親還是比較誠懇的。孩子們似乎也沒把這件事看得特別嚴重。但是,或許正如七里信一所說,“孩子的成長要等到10年、20年后才有答案”,實際上,這個時間很可能會更長。

不論是孩子真的原諒了父親,還是像評論中人們擔心的那樣,他們只是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怨恨藏得更深,要等到成年之后才會通過更激烈的方式表達出來,或許連父親和孩子自己也不明白。

“我們只是希望這些父母的行為不要給孩子留下傷害?!币晃痪W(wǎng)友在評論中說。

2

編輯 陳靜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個路過的決斗者

查看更多陳靜的文章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