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用戶目前的體驗或許仍然不太好,但他們也和其他所有玩家一樣,期待更多的好游戲。
觸樂有一個每周更新的欄目,名叫“周末玩什么”,其中的內容大致分成兩類:一是編輯部各位編輯老師共同體驗一個游戲,寫出體驗感受;二是每位老師各自推薦自己喜歡的游戲。前者比較簡單,找一個最近發(fā)售,或是大家都感興趣的游戲,玩就對了;后者就稍微復雜一點兒,大多數(shù)時候是先互相推薦一番——“天涼了,該給牛旭老師推薦幾個恐怖游戲了?!薄澳衬彻?jié)日,推點兒沙雕小游戲怎么樣?”“這游戲很美,但不太好玩啊……”“你懂什么?那叫藝術!”
在這個過程中,我往往是比較特殊的那個。簡單說來,假如推薦的游戲在主機、手機乃至掌機平臺上,那就皆大歡喜。但眾所周知,如今有很大一部分游戲——其中又有極多優(yōu)秀游戲——只在PC平臺上才玩得到。因此,其他老師在提到一個PC游戲時,往往會帶著或神秘或遺憾或幸災樂禍的表情對我說:“陳老師,這個游戲沒有Mac版哦?!?/p>
一直以來,Mac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似乎都與游戲無緣,好一點兒的把它稱為“創(chuàng)意工具”“生產力工具”,差一點兒的就是“買個設計”“提高×格”,總而言之,拿它來工作、休閑,甚至裝飾都可以,玩游戲么,就算了吧。
然而Mac用戶怎能如此局限!作為觸樂唯一一個“蘋果全家桶”用戶,面對其他老師每每“沒有Mac版哦”的提醒,我就忍不住要頭鐵一次,試試看只用Mac系列產品玩游戲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理論上說,我的iMac和MacBook Pro可以像任何一臺PC主機和筆記本電腦一樣玩游戲,只要它們提供Mac版本。但與此同時,我必須另準備一套鍵盤和鼠標,iMac自帶的鍵鼠對游戲極其不友好——尤其是Magic Mouse,它的設計簡直就像是在故意和主流游戲玩法對著干。
實際上,出于macOS與Windows系統(tǒng)的區(qū)別,盡管硬件配置方面有所不及,但特別針對Mac系統(tǒng)優(yōu)化過的游戲——尤其是策略、模擬類游戲——在iMac乃至MacBook上的游戲體驗會比Win系統(tǒng)主機和筆記本電腦還好一些。配上Mac自帶的Retina顯示器,視覺效果也可以說是無可挑剔。更新系統(tǒng)后,macOS、iOS、iPadOS都支持直連手柄,彌補了操作手感的不足。
代價自然是游戲數(shù)量少。我可以在iMac上絲般流暢地獲得一場《文明6》文化勝利,也可以隨時打開MacBook享受《彼處水如酒》的文藝之美。如果我想,我當然還能在Mac上玩到《古墓麗影:崛起》《無主之地2》《CS:GO》《群星》《坎巴拉太空計劃》《傳送門》和《饑荒》——甚至還有《魔獸世界》和《堡壘之夜》!但另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許多熱門多人游戲仍然和我無緣,我既不能“吃雞”,也不能“殺機”,當不了干員,成不了獵人……總而言之,Mac主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局限性仍然相當明顯。
Steam是各大游戲平臺中Mac用戶支持最好的一個。在“按平臺瀏覽”下方的“Mac OS X”選項中,可以找到大量Mac游戲,而Steam十分方便的篩選搜索對Mac游戲同樣奏效。四大名著“山、羊、橋、球”,Mac用戶同樣體驗良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Steam上某些Mac版游戲與Win版設置有差別,而這種差別并不會在游戲介紹界面中體現(xiàn)出來。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在我趁打折購入完全版《文明5》時,Steam頁面“語言”一欄里寫明支持繁體中文,Win版也的確自帶繁體中文,但我打開游戲進入設置時發(fā)現(xiàn)——Mac版壓根沒有任何中文!在堅持著用英文玩了幾盤之后,我還是干脆去論壇上下了個漢化包……
此外,macOS系統(tǒng)本身的一些問題也會對游戲造成一定阻礙。每次系統(tǒng)大更新,往往導致一大批游戲無法運行。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就急匆匆地來提醒:“千萬別馬上更新Catalina,否則很多Steam游戲就玩不了了!”選擇了自動更新系統(tǒng)的我只能默默流淚。
GOG平臺對于Mac的支持也是相當不錯的。除了能在主頁上輕松找到Mac選項外,搜索頁面的“操作系統(tǒng)”一欄中Windows、OSX、Linux這3個選項一目了然。由于秉持DRM Free原則(購買后無需激活或聯(lián)網(wǎng)驗證即可自由游戲)和更寬松的退款服務,在折扣合適的情況下,Mac用戶從GOG上購買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
較不方便的一點則是,GOG里很大一部分游戲并沒有中文介紹,哪怕它們其實支持中文字幕。當然這是平臺本身的問題,并不是Mac用戶才會遇到,若不介意這一點,那么它對于有意購買游戲的玩家也形不成什么阻礙。
自上線以來就頻發(fā)爭議的Epic游戲商店,在Mac游戲支持方面大致還處在“有,但也就是有”的階段。由于Epic商店搜索功能實在太糟糕,想在上面找到幾個能玩的Mac版游戲就只能隨緣——目前除了國服上線之初免費贈送的《粘粘世界》之外,我還沒有憑借搜索在Epic商店里發(fā)現(xiàn)過Mac游戲。
相比之下,其他幾家知名游戲平臺對Mac用戶的態(tài)度各有千秋。Origin雖然沒有GOG一樣對Linux系統(tǒng)開放,但無論是客戶端還是游戲,都有“方便快捷”的Mac版本。至于實際上能不能像Origin主頁所說,“拿起一杯汽水,進入您所沉迷的游戲”,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由于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在主機上玩育碧游戲,所以我直到很久之后,才知道Uplay客戶端完全沒有Mac版。這甚至一度影響了Mac用戶在Steam上正常運行育碧游戲。而在有玩家詢問育碧“如何在Mac主機上安裝游戲”時,育碧的答復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從Steam上買我們的游戲”……直到現(xiàn)在,Mac用戶想使用Uplay客戶端,還是要老老實實從Boot Camp開始。
真有你的,育碧。
手機與iPad應該是蘋果在游戲方面的優(yōu)勢所在。不是說它的游戲數(shù)量和質量一定比Android高多少,而是至少對國內手機用戶來說,用蘋果手機和iPad玩游戲的體驗會好上那么一些。
一位有志成為電競選手的朋友曾經(jīng)對我說:“玩游戲,蘋果是標配?!崩碛墒欠浅:唵蔚摹巴婢昧瞬豢ā薄km然這只是他個人的結論,但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了蘋果手機的確適合玩游戲。
用手機和iPad,任何人都能從App Store里輕松下載到自己想要的游戲。在中國這個目前游戲市場全球第一、移動游戲又是絕對主流的環(huán)境里,玩手游幾乎成為各年齡層玩家避不過的一件事。就我而言,手機和iPad既是休閑時間玩游戲的工具,也是工作時的測試機。它們的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豐富的游戲類型也讓手機與iPad游戲在年輕人之外的玩家群體中流行開來。斗地主、麻將等傳統(tǒng)棋牌游戲可以借手機與平板讓中老年玩家足不出戶地與朋友們“聯(lián)機”,三消游戲也成了一部分中年玩家朋友圈秀優(yōu)越的手段之一——這兩條我的母親都占了,并且樂在其中。某種程度上說,它的意義不僅在于“讓父母長輩也玩游戲”,而是令更多人直接或間接地更加了解游戲,與此同時,一直以來“消失”在主流玩家視野之外的人們,也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
自2014年初代Apple Watch發(fā)售以來,觸樂就關注過游戲在它上面的表現(xiàn)。早期Apple Watch游戲大多以移植手機版為主,而當初許多可以稱之為“僵硬”的移植手法又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游戲的觀感。比如我就實在不明白,像《植物大戰(zhàn)僵尸》這種游戲原封不動地搬到手表上,到底要怎樣才能繼續(xù)玩下去……
2015年,觸樂曾經(jīng)集中對一些熱門Apple Watch游戲進行了測評。就結果來說,哪怕沒到“這玩意兒壓根不適合放在手表上”的程度,肯定也沒法吸引那些為了玩游戲的人特意買一塊Apple Watch。當然,Apple Watch在設計之初優(yōu)先照顧的必定不是游戲這一塊兒。雖然有些App開發(fā)者也想在手表上體現(xiàn)出自己的設計理念,卻始終沒能激起什么水花。
4年過去,Apple Watch更新?lián)Q代,每一代似乎都更有強調健身、健康、休閑、工作輔助等功能的趨勢。在我參加過的Apple現(xiàn)場體驗活動中,工作人員更多向我介紹的重點,仍然是活動記錄、心電圖、經(jīng)期跟蹤(如果你是女性,這的確是個相當有用的功能)、備忘提醒,甚至是“和你的男或女朋友一起看會顯得非常浪漫”的“星空”App——不是說它不好,但會重點推廣這種并非“實用”的App也沒多推幾個游戲,或許能證明游戲在Apple Watch上的確進展不大。
這也就導致,如今Apple Watch上獲得好評推薦的游戲——就是你打開搜索引擎,鍵入“Apple Watch 游戲”之后會出現(xiàn)的那種游戲推薦——很多還是幾年前的那些,比如《Rules!》《RuneBlade》《Best Friends》,等等。這些游戲的共同特點是,它們或多或少都掌握了Apple Watch使用時的特征,人們不會長時間抬起手腕來玩游戲,所以游戲設計也以簡單、輕松、放置為主。
此后,按照這種思路,還有不少手機、主機,乃至古早年代的游戲被搬上Apple Watch。比如“生命線”系列,這個在手機上曾經(jīng)引發(fā)熱潮的游戲,在手表上的表現(xiàn)甚至更好一些——游戲本身就只有文字沒有畫面,玩家與落難者之間的聯(lián)系僅靠通訊完成,兩條消息的間隔長短不等。這既規(guī)避了手表在畫面上的劣勢,同時又可以做到比手機更好的“即時提醒”。更重要的是,比起手機上“點亮屏幕、打開App、選擇回復、退出去做別的事”的操作流程,手表在收到震動提醒之后,抬起手腕就可以直接看到提示內容并操作,就像你“真的”收到了一條消息一樣。這種沉浸感似乎比用手機玩還要更強點兒。
還有像是《銀河侵略者》,或者《Pong!》一類的游戲,操作進一步簡化,從點擊屏幕換成了旋轉右側旋鈕。游戲本身都足夠老牌,簡單明了,手表上的復刻與其說是認真,更像是Apple工作人員里有這些游戲的粉絲,就想體驗一把懷舊的感覺——這倒也不錯。
Apple Watch上為數(shù)不多讓人感到有所創(chuàng)新的游戲,同樣是圍繞著旋鈕作文章。比如《打開保險箱》(Break this Safe)和《口袋大盜》(Pocket Bandit)。它們的游戲機制幾乎一模一樣:玩家通過旋轉數(shù)碼表冠(旋鈕)來打開保險箱,轉到接近的位置時,手表會通過聲音和震動來提供反饋,就像你真的在轉動一個轉盤或者鎖那樣。區(qū)別僅僅在于《打開保險箱》是簡單粗暴式的時間挑戰(zhàn),而《口袋大盜》增加了簡單的故事、警察追捕和額外的防盜裝置。
這類游戲初見時的確有點兒耳目一新的感覺,合理有效地運用了Apple Watch的機能,用來打發(fā)一些碎片時間也相當不錯。唯一的問題是,它們仍然無法吸引人們將“在手表上玩游戲”視為繼手機之后的又一條新途徑,正如我的同事在4年之前問出的那句“我們真的需要在手表上玩游戲么”那樣。
如果讓我推薦Apple Watch游戲,我的第一選擇會是“生命線”系列,第二選擇或許是《口袋大盜》。但我也知道,我恐怕很難讓一個人——哪怕是一個真正的游戲玩家——從此對手表上的游戲感興趣。他或許會覺得某個游戲好玩,但也就僅此而已。
如果你不只用手機和iPad上的App Store,而是偶爾還會去iMac、MacBook的App Store里看一眼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面向個人電腦的App Store使用體驗遠稱不上好。盡管蘋果一再表示“我們會改善”,但其中的游戲——尤其是大型游戲——不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很難與其他游戲平臺相比。從我的經(jīng)驗來看,反正我是沒在電腦App Store客戶端里買過任何一個3A游戲,哪怕是獨立游戲都很少。
不過,身為一個“蘋果全家桶”用戶,我卻很難不關注Apple Arcade。Apple Arcade上線之初曾經(jīng)讓不少人覺得迷惑,其中也包括我,哪怕在推薦里曾經(jīng)寫過“蘋果每次要‘重新定義’什么,至少會做出一些實事”這樣的話,也不免覺得自己當時有些樂觀,難保被當作“果粉”,有尬吹之嫌。
如今看來,上線將近一個月,Apple Arcade算是在穩(wěn)步推進,游戲數(shù)量從71個增加到了80多個,期間有新獨占游戲不斷進入,也有些游戲跨了平臺。在整體游戲質量有所保證的前提下,Apple Arcade倒是并沒有像宣傳時那樣“用游戲重新定義游戲”,不過也體現(xiàn)出了誠意,可以逐漸站穩(wěn)腳跟了。
讓我相當喜歡的一點是,Apple Arcade中大部分游戲都支持在iMac和MacBook上運行,有些游戲甚至在手機上“不太行”,非得要Retina屏幕和5K分辨率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優(yōu)秀之處。例如節(jié)奏游戲《Sayonara Wild Heart》,根據(jù)買了PS4版、用索尼電視玩的拖泥錢老師反饋,PS4加“大法”電視的效果也不如在iMac上優(yōu)秀,很可能游戲開發(fā)時就考慮到了iMac用戶。
作為Apple Arcade首發(fā)游戲,這樣做無疑在iMac和“全家桶”用戶中拉了不少好感。以往只能用于工作,玩游戲時候往往要“吃灰”的iMac和MacBook,從此或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總而言之,一直被認為不太適合玩游戲的Mac設備(除了手機之外),實際上基本能夠滿足游戲的需求,一部分游戲的流暢程度和整體體驗甚至優(yōu)于PC。但它的適用范圍也的確有限,如果具體到某一個游戲上,那么“沒有Mac版”足以成為玩家放棄Mac的理由。
但另一方面,隨著更多游戲對Mac的支持,以及獨占游戲數(shù)量逐漸增加,Mac設備在畫面、流暢度、操作上的優(yōu)勢也會逐漸提升,甚至會出現(xiàn)專門迎合其配置而開發(fā)的游戲。就這一點來說,蘋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或許仍無法與Windows系統(tǒng)的個人電腦分庭抗禮,但未必不會發(fā)展出屬于自己的特色。
至少,對于我們這種“全家桶”用戶來說,也該有更多的好游戲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