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游戲玩家為什么總是憤怒?廠商為什么會做出不合玩家心意的劇情?是玩家要求太苛刻,還是這一類型游戲背后的商業(yè)邏輯出現(xiàn)了問題?
近些年來,玩家和游戲廠商的矛盾看上去似乎越來越激化了。這并不是說以前的玩家不會對廠商表達不滿——“每一個暴黑都曾經(jīng)是暴白”“EA毀了生軟”之類的說法直到現(xiàn)在都很常見,有些甚至已經(jīng)成為廣為流傳的段子。但我們也能看到,如今一部分玩家會將對廠商的不滿以更激烈的形式表達出來:幾乎以人身攻擊的形式痛批開發(fā)人員,有時甚至到了人肉(更流行的說法叫“開盒”)的程度。
在國內(nèi),這種矛盾在手游領域最為凸顯。一方面是因為國內(nèi)游戲市場上手游仍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和手游這種長線的、服務性的商業(yè)模式有關?,F(xiàn)在,當人們談起手游,尤其是近幾年被各家廠商大力追逐和瓜分的二次元手游市場,第一時間想起的不一定是產(chǎn)品、玩法和特色,而是各種“瓜”和炎上事件,牽涉到開服福利、定價、活動平衡以及劇情踩雷甚至“夾帶私貨”等等相當復雜的問題。很多問題融合了二次元文化與手游兩方面的特征,非“圈內(nèi)人”很難理解。
對此,觸樂有3位編輯進行了一次討論:祝思齊老師對“二次元游戲”的理解更接近普通玩家,熊冬東老師是二次元手游和Galgame愛好者,并擁有游戲策劃實際工作經(jīng)驗;馮昕旸老師是日本二次元文化多年愛好者。因為涉及到商業(yè)模式,這次討論內(nèi)容大部分限定在自2013年《擴散性百萬亞瑟王》國服開測之后的當代二次元手游范疇,以男性向游戲為主。
在此基礎上,3位編輯談論了一些問題:玩家為什么憤怒,并且越來越憤怒?廠商為什么總是“在玩家容忍的邊緣試探”?手游販賣角色,乃至從角色延伸出的“情緒價值”的商業(yè)模式,是否本身就是“定時炸彈”?
祝思齊(以下簡稱“?!保?/strong>最近比較引人注目的“炎上”事件應該就是《少女前線2:追放》被解包出疑似給玩家“戴綠帽”的劇情了。盡管制作組已經(jīng)道歉并承諾修改,但玩家們看起來并不滿意。之前我們偶爾也會在其他二次元游戲里聽到過“是不是在給玩家戴綠帽”的討論,而站在“圈外人”的角度,似乎不太能理解一個紙片人要怎么給現(xiàn)實中的玩家“戴綠帽”。熊老師能先介紹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嗎?
熊冬東(以下簡稱“熊”):簡單說來,《少女前線2:追放》目前還在測試階段,一部分玩家覺得游戲的玩法,或者說一些系統(tǒng)設計沒有達到預期,所以他們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批評。但后來,爭議從玩法轉向了其他方面,因為突然有人通過解包發(fā)現(xiàn)了一段劇情……
馮昕旸(以下簡稱“馮”):就是所謂的“綠帽”劇情。
熊:是的?!吧倥熬€”中有一個人氣很高的女角色,名叫“95式”?!蹲贩拧返氖澜缬^是玩家扮演的主人公離開了很多年,而這名女角色在被解包的劇情里和另一位男性NPC產(chǎn)生了關聯(lián):男NPC把母親的遺物送給了她,她也用比較親密的名稱頻繁稱呼男NPC。實際上,這段劇情能否表達兩個角色真的“好上了”見仁見智,但它的確讓許多玩家無法接受。這段內(nèi)容甚至有配音——如果是待定內(nèi)容,或者廢案,一般是不會做完整配音的。
祝:所以“綠帽”劇情是一個導火索嗎?玩家是在借此發(fā)泄他們對游戲質量的不滿?
熊:?對于相當一部分二次元手游玩家來說,游戲玩法或系統(tǒng)設計不太行,其實都還能接受,但在與角色相關的劇情問題上往往難以容忍,很多玩家會覺得自己被侮辱了。畢竟“少女前線”這個IP本來就是個偏男性向、比較“媚宅”的。在前代的世界觀里,玩家和這些女角色有一套契約系統(tǒng)。它不像《碧藍航線》那樣是真結婚,沒那么直白,但有類似的意思。所以在這個IP里這樣搞,的確會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被“綠”了。
所以我其實一直想強調(diào)一件事,不只是《少女前線2:追放》,很多二次元手游最近爆出來的類似的劇情“雷”,本質上是個商業(yè)信譽的問題。好比一家飯館,店里只賣牛肉,去的客人也都是牛肉菜肴的愛好者,十里八鄉(xiāng)都知道這么個約定俗成的事。突然有一天,老板做了一道牛肉與羊肉結合的菜,一些客人吃到之后自然不滿意。
類比一下,不少男玩家是因為“少女前線”IP有很多媚宅的男性向要素,才會來玩《少女前線2:追放》的。不然他們?yōu)槭裁磥恚繌倪@個角度,你不能怪制作團隊沒承諾過不做“綠帽”劇情,但他們確實對一部分受眾的感情造成了破壞。
祝:我們之所以把討論限定在《擴散性百萬亞瑟王》之后的當代二次元手游品類中,就是因為它們有很強的商業(yè)性和服務性,不是創(chuàng)作者視角的“游戲作品”。
但熊老師提到的這個“商業(yè)信譽”問題,聽起來相當模糊。根據(jù)我的觀察,在多年的商業(yè)實踐中,廠商和玩家的確會慢慢形成一些不成文的默契,比如純愛作品里不能出現(xiàn)其他的曖昧劇情,不能搞擦邊,等等……但這個約束效力有多大?“擦邊”或者“綠帽”的邊界在哪里?和其他角色說句話就算?送禮物就算?還是真的確定關系了才算?人們是不是只能從“甲公司寫了這個劇情,游戲涼了;乙公司寫了那個劇情,游戲火了”這種具體的案例里摸索?
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國內(nèi)二游這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可能形成得比較近。因為我知道一些早期日系作品都是比較“群魔亂舞”的……也許馮老師對這方面更加了解一些?
馮:其實日本業(yè)界在踩了非常多的坑之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四平八穩(wěn)的局面,有了一類題材和世界觀上的保險牌:游戲里邊除了主角之外沒有其他男性,即使有,也是非常路人的角色,或者是師長,正常的、能夠交流的同齡男性角色完全欠缺。整個游戲相當于塑造了一個非常純粹的美少女樂園。
如果有一些對NTR或者其他劇情有需求的玩家,他們會被分流到一些比較小眾的產(chǎn)品上。畢竟“綠帽”之類的題材還是比較違背公序良俗的。一般來說,人們隨便可以買到、下載到的游戲里邊沒有必要去做。那種可能什么元素都有的成人游戲,其實也是很小眾的品類。
祝:日本業(yè)界是用這種最保險的方式規(guī)避“約定俗成”和“公序良俗”當中的模糊性嗎?
馮:是這樣的。其實我一直在想,“綠帽”和“NTR”原本的意思其實非常嚴重,是成人游戲或者小眾品類才能承載的標簽。在一般的游戲里,只是NPC之間有一些像是知己的對話,或者比較親昵的表現(xiàn),這些東西算不算NTR,我覺得是值得探討的。
祝:會不會單純是沒寫好呢?我看手游文案的文筆也沒少被玩家吐槽。
熊:“小學生文筆”也是一大問題,但它和“竟然能讓這種情節(jié)出現(xiàn)在游戲里”不在一個級別上。《少女前線2:追放》里,那個男NPC連自己母親的遺物都送給女角色了。在很多人眼里,這種關系已經(jīng)足夠親密,所以問題就顯得很嚴重。
還有另外2個例子:《明日方舟》的一位人氣女角色“繆爾賽思”把自己的男下屬叫到辦公室里商量事情,出現(xiàn)了一男一女獨處一室的情景。女角色的粉絲就非常不高興,他們會跑去論壇上批評開發(fā)團隊。《原神》在一次版本更新之后,把5星男角色“達達利亞”和5星女角色“宵宮”共同放在一個不那么偏僻的野外。女角色的粉絲就非常生氣,甚至要“直播毀號”去抗議——現(xiàn)在的情況就是這么極端。別說NPC之間互送禮物,甚至多說幾句話都不能容忍。
祝:我不能理解。不光是不能理解這種標準,《明日方舟》和《原神》至少明面上沒有宣稱自己是男性向吧?這幾年也走的是擴大受眾的路子。
熊:其實很多人默認《明日方舟》和《原神》是男性向。我不贊同這個觀點,這些游戲都在盡可能照顧到多數(shù)玩家,而不是單純的男、女性向。但很多人有這種印象。
祝:專門的“某某向”游戲里不能出現(xiàn)什么,本來已經(jīng)很模糊,現(xiàn)在豈不是更模糊了?要靠“約定俗成”來形成約束的東西,這么一搞就更加說不清。
馮:怎么說呢,很大一部分手游有個共同點,就是需要頭部用戶花很多錢,一直對產(chǎn)品忠誠度很高,然后靠這些用戶來養(yǎng)。但實際上,游戲的用戶構成是階梯性的,頭部和非頭部用戶關注的內(nèi)容不太一樣。所以開發(fā)團隊有時候可能會嘗試對一小批核心受眾來說比較“出格”的設計,只要這些設計不會對整體營收產(chǎn)生特別大的影響。
而且我覺得,有些受眾的確有點極端,像是搶著給自己“戴綠帽”。
熊:在二次元游戲里這么說,不太合適吧……
馮:我指的是那種特別愛鉆牛角尖的人。比如我看到有人專門剖析《少女前線2:追放》里那段解包劇情,嘗試從幾句特別縹緲的對話里分析女角色到底有沒有和男NPC發(fā)生關系……我對這種心理很好奇。
祝:這個話題的范圍就太大了,不局限于游戲。可能他們需要用“綠帽”這個東西來把自己置于弱勢地位,而且是一個很容易引起共鳴的弱勢地位,從而合理化之后的一些……
馮:……不太合理的行為。
祝:是這么回事。
馮:所以,如果開發(fā)團隊根本不知道玩家會在哪里鉆牛角尖,那么還是“美少女樂園”最安全。我感覺國內(nèi)現(xiàn)在手游出問題,主要是因為開發(fā)者想在美少女樂園這種安全題材之上做一些別的東西,所謂“更富有真實感”的劇情。不是有些游戲會說自己“硬核不媚宅”嗎?就會在媚宅模板里加各種其他東西,然后總有人不買賬。
祝:畢竟這幾年國內(nèi)二次元游戲的商業(yè)環(huán)境比較艱難,人人都很想擴大受眾。受眾擴大之后,就會有一些被叫做“泛二次元”的玩家涌進來,他們的口味可能會和最初那一小撮比較核心的愛好者不太一樣。核心愛好者是不是對純粹性的要求更高?
熊:受眾擴大對于二次元游戲是重要的,但我不覺得只用這個現(xiàn)象就能解釋玩家的不滿。游戲受眾的構成很復雜。比如《少女前線2:追放》這次出問題,我作為比較老也不太代入游戲的玩家,其實是不太介意的。但把制作組“炎上”得比較厲害的玩家,并不一定都是剛剛入坑的,有可能只是對這個角色特別喜歡,感情特別深。
馮:現(xiàn)在受眾對一些事物的接受程度越來越低,是一個事實。剛剛說的日本采用“美少女樂園”模式規(guī)避任何可能的爭議,其實是這個現(xiàn)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不久前,我看到了一篇2015年的文章,主題是一個不太出名的成人游戲,作者指出,“玩家只能接受安全范圍內(nèi)的故事情節(jié)”這個趨勢是越來越明顯的。所以至少在2015年,在大社交媒體時代來臨的時候,業(yè)界已經(jīng)有這種傾向了。不僅是游戲,甚至2010年以后,動畫業(yè)界在面對一些議題的處理,也引起了這種越來越“安全”的討論。
只能說,二次元游戲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業(yè)界整體變化的結果,而不是單獨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
祝:先回到玩家認為廠商打破“商業(yè)信譽”這個話題上吧。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一個特別常見的詞,“私貨”。很多玩家“炎上”廠商時,覺得廠商或者某個策劃寫出爭議劇情就是為了自我滿足,故意惡心玩家,“夾帶私貨”。所以問題又來了——到底什么是“私貨”?誰能定義“私貨”?
熊:有這么一種情況——當然我只能代表自己見到的,不能推而廣之——國內(nèi)的文案策劃,其實很容易“夾帶私貨”。比如說我在創(chuàng)作一個角色、尤其是普通NPC的時候,可能會習慣性地用親朋好友當做原型。
祝:這不被視為創(chuàng)作中的正常取材行為?
熊:可以說是正常,也可以說不正常。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進行過文學創(chuàng)作??赡苡袝r候小說里需要一個龍?zhí)捉巧?,你不想在上面花費太多心思,就臨時拿親朋好友做個原型。這沒什么問題。但寫游戲文案的時候,有的人會讓這種原型去干涉玩家體驗,這就是很嚴重的夾帶私貨行為。
祝:這里說的“玩家體驗”是指什么?
熊:像是讓這個角色和主要角色互動。如果被玩家發(fā)現(xiàn)惹自己不高興的情節(jié)和角色涉及到策劃的親朋好友,就會炎上得很厲害。
馮:提到這一點,我感覺現(xiàn)在有些玩家不太搞得清自己的立場,直白一點兒說——你到底是來玩游戲,還是來當偵探的?你需要的是體驗游戲內(nèi)容,還是要做一個評論家,挖掘游戲背后的東西進行批判?
這種在劇情里加入私人生活或者以身邊人作為素材的情況,如果被玩家知道了,確實會有人覺得不高興,“為什么我體驗的內(nèi)容里要存在一個我完全沒聽說過的人”?但玩家其實不太需要考慮作者取材的過程,如果某段內(nèi)容不滿意,或者不合理,批評內(nèi)容本身即可。
祝:印象中好幾起所謂的夾帶私貨事件,確實是通過Bug、解包之類非正常手段獲取的信息。
熊:我之前也覺得拿親朋好友當原型是件很正常的事,但在跟一位業(yè)界老文案策劃聊到這點的時候,他狠狠批評了我一頓,說這么做完全沒有考慮到玩家的體驗。作為一個策劃,在做設計的時候,如果對玩家體驗的部分考慮得不周全,是不是職業(yè)水平不太到位?將心比心,《少女前線2:追放》的策劃在寫下引起玩家爭議的內(nèi)容時,有沒有考慮到玩家的體驗?不過我覺得,原因可能在于現(xiàn)在對策劃的工作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規(guī)范。
馮: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所謂的玩家體驗應當建立在作品本身的基礎上,而不是所謂的小道消息上。某些內(nèi)容是否有原型,創(chuàng)作者是通過什么方式取材的,只要它們本身不違反公序良俗,沒有真正侵犯某些群體的實際權益,就不應該成為批判的對象。否則,世界上的人、事、新聞、文藝作品那么多,任何一個創(chuàng)作者都不能保證自己的作品沒有任何靈感來源,甚至于,虛構作品的創(chuàng)作本身也是作者“私貨”的體現(xiàn)……因此,如果在作者“夾帶私貨”這一點上過于拔高,那和黨同伐異也沒太大區(qū)別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