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可夢世界也有購物評價。
推特賬號“寶可夢情報局”前兩天發(fā)了一條“如果寶可夢世界也有購物評價”的討論,收到了玩家們的熱烈回復。截止到目前已經有8962條轉推、296條直接評論和2.9萬個贊,以傳播角度來說的話,已經相當不錯啦。
寶可夢情報局是個寶可夢官方賬號,它在自己的簡介上寫著“會發(fā)一些關于寶可夢的有趣信息”。與一般的官方賬號略有不同,它的推文確實不是“今天我們又打折了”“《寶可夢隨樂拍》最新介紹影像”“由于緊急事態(tài)宣言,線下的寶可夢中心將暫停營業(yè)”,也沒有像英文官推一樣著了魔似的宣傳寶可夢25周年,而是默默地發(fā)一些——可能是孩子們看起來比較有趣的寶可夢段子。當然,寶可夢的受眾并不只有孩子們,更多的是像孩子一樣的大人們,他們應該也會覺得有趣吧。
拿這次的活動來說,就有不少玩家給“如果寶可夢世界也有購物評價”的設定來添磚加瓦。他們在評論區(qū)里寫著仿佛置身于寶可夢世界購物網站一樣的話,像是——
除了給精靈球寫評價,寶可夢情報局還在上周開啟了“日本人來猜猜這個漢字詞語代表什么寶可夢”的活動,日本網友們對著“尼多王”“迷唇姐”幾個漢字一頓胡猜,好不熱鬧。
作為一個虛構世界,寶可夢世界這些年來經久不衰的原因,除了迷人的寶可夢們,還有構建它根基的那些小細節(jié)。雖然寶可夢為了迎合兒童觀眾而放棄的世界觀細節(jié)也是出了名的多,但我們偶爾確實能從里面感受到“這個世界是活的”的氣息,比如這個世界的郵差是會飛的寶可夢大嘴鷗、快龍,搬家公司的職員是滿身肌肉的豪力。以及,雖然在動畫系列中較少提到,但游戲圖鑒里常說的寶可夢之間相互捕食,或是人食用寶可夢的事情……
而購物評價已經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在這個全員網購的年代,即使不經常寫購物評價,也會在收到貨之后點個5星之類的。外賣、餐廳和娛樂場所等等也有類似的評價體系,“寶可夢世界的購物評價”無疑拉近了這個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的距離。這個現(xiàn)實感正是迷人的所在。
幾年前,有張圖在互聯(lián)網討論中被經常引用,上面寫著“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這張圖來自《涼宮春日的憂郁》,說這句臺詞的契機是因為故事中的角色們正在拍一部戲中戲。后來的事——你也知道,這種話最容易被截個圖斷章取義地發(fā)出來,十幾年前的互聯(lián)網討論也沒有如今天這般激烈,導致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成了一句普世的金玉良言,被無數(shù)人濫用,試圖終結某種討論,直到有人覺得“這句話好像沒什么道理”。
想討論在虛構故事中尋求真實感有沒有問題,就得先定義一下什么是“真實感”。如果你要較真,說“哈利·波特”里“火焰熊熊”和“清水如泉”這類咒語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就顯然不是追求真實感的正確方式。而即便是魔法師也要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或者其他魔法學校)乖乖上學、考試,并且在5年級的“O.W.Ls考試”中拿到相應的成績才能繼續(xù)深造或者進入某些特定職業(yè)——簡直跟現(xiàn)實中一模一樣嘛!這些才是真實感的來源——完整的、跟現(xiàn)實差不太多的社會里,只不過是人們具備了魔法能力,就有如此多奇妙的變幻——如果我也會魔法呢?如果我身處的世界是個點了另外的科技樹、人類會發(fā)射激光和高壓水槍的世界呢?
舉一個更好理解點的例子,人們在讀恐怖故事或者玩恐怖游戲的時候,常常會把它們分類。某些是“用僵尸和血嚇嚇你”型的,某些是“超自然生物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統(tǒng)治世界”型的,還有一些是“民俗恐怖都市傳說就發(fā)生在你身邊”型的。那些真正讓人晚上不敢接電話、不敢上廁所的,往往是跟生活最貼近的故事,畢竟接到一個“午夜兇鈴”只需要抬一抬手,而3米高的巨型吸血鬼夫人可能不是那么好找……
只有一個包含著真實感的世界,讀者才能感受到它的心跳,感受到這個世界和角色身上并非飄蕩著的、堅實的“真”。因此,去尋找真實感吧,那才是一切歡笑、恐懼、迷人、悲傷和悵然若失感的真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