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么。
這是今年的最后一篇夜話。我本來應該把它寫得帶點兒“儀式感”,搞個正式一些的盤點之類的——雖然可能已經有無數個人用無數個角度寫了無數篇盤點,然而2018年已經到了尾巴上,不盤點一下似乎就缺了什么。
不過在看到電ファミニコゲーマー編輯Nobuhiko Nakanishi的一篇文章時,我改變了主意。
Nakanishi的文章源于動畫制作人阿部邦博的女兒阿部愛由美發(fā)布的一條推特。今年8月,她的父親因病去世,年僅50歲。她在整理遺物的時候,發(fā)現了兩本厚厚的、手工繪制而成的游戲攻略。其內容之豐富、制作之細致,甚至能讓人發(fā)出“魔法書”的贊嘆。
根據愛由美的回憶,她的父親很喜歡游戲,盡管動畫制作人的工作很忙,晝夜顛倒,她還是能經??吹礁赣H玩游戲的身影。由于喜歡游戲,所以父親在玩游戲時從來不查看任何攻略,甚至不許家里人看了攻略之后再“劇透”給他。相應地,他也養(yǎng)成了在游戲過程中詳細記錄的習慣。
阿部邦博先生的攻略本里包含了《ICO》《SIREN》《最終幻想10》《勇者斗惡龍》等各種類型的游戲,除了游戲中難解的謎題、地圖的探索、Boss的打法之外,還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劇情、臺詞的記錄。從這個角度說,它不僅是一部攻略,更像是一個仔細鉆研的玩家留下的日記。
正因如此,除了對于阿部邦博先生的敬佩之外,Nakanishi對這兩本攻略的內容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阿部先生在記錄之時,并沒有想過要把它拿給別的人看,因此許多內容都相當隨性,除了他本人之外未必有人看得懂。那么,假如真的以它為線索去玩一款游戲,又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Nakanishi在阿部先生的攻略本里選擇了《神秘島3:放逐》這款游戲。它由Presto Studios開發(fā),育碧發(fā)行,是“神秘島”系列中知名度很高的一部。Nakanishi選擇它的理由有兩個:其一,他還沒有玩過這個游戲;其二,這個游戲的解謎要素很多,攻略本上也以圖形和記號為主,文字較少。
不出所料,在游戲初期,Nakanishi完全看不懂阿部先生的“攻略”,例如解除初始的“Lesson Age”機關,以便移動至其他時代的過程,盡管阿部先生畫得很詳細,卻沒有什么條理,Nakanishi完全不知道謎題所在的位置和它們的解法。隨后的發(fā)展也大同小異,Nakanishi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在一邊看攻略一邊玩游戲,而是玩過了某一段之后再回看攻略,才能理解“原來阿部先生是這么玩的”……
然而隨著游戲進度逐漸深入,Nakanishi也逐漸了解了阿部先生的一些習慣:用不同顏色標記出的謎題解法,用圖片表達的物品關系(這是只有在成功解謎之后才能反向領悟出的內容……),還有在解決一道謎題過程中不斷的嘗試,直到最后的“Bingo!”才是真正的答案。
不知不覺中,Nakanishi已經不再把阿部先生留下的記錄當作攻略看待,反而像是一個陪他一起玩游戲的伙伴——在某個地方卡關時,發(fā)現對方也是冥思苦想之后才得出答案,甚至要失敗無數次,重來無數次,其中的苦惱和郁悶都令自己感同身受。當然,“Bingo!”那一刻的喜悅和快樂也似乎有了個人一起分享。
Nakanishi并不認識阿部邦博先生,然而他在自己玩《神秘島3:放逐》的過程中,似乎一點一點地了解了對方,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阿部先生在筆記中向他傳遞的,是那種熱愛游戲、不投機取巧、堅持以自己的能力通關游戲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支撐著Nakanishi“再加一把勁”,在很多想要棄坑的時刻繼續(xù)了下去。
到了游戲的最終關卡“Balance Age”,Nakanishi甚至有點依依不舍。阿部先生的攻略像是游戲展現在他面前的另一種面貌,讓他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體驗。面對最后也是最難的謎題,阿部先生顯得非常執(zhí)著,甚至把與之相關的所有符號都畫了下來,內容多達3頁紙(游戲全部的攻略也只有5頁)。通關之后,Nakanishi似乎也感覺到了阿部先生的良苦用心。
與一個已經去世的、素不相識的人隔空對話,有了共同的話題和體驗——把阿部先生與Nakanishi聯結在一起的事物正是游戲。這種看似奇妙的體驗其實也并不陌生:當你讀到另一個人的讀書筆記,看到另一個人的影劇評論,它們都可以視為一種無聲的交流,無論是否產生了共鳴,至少你們都是這一段路上的旅伴。
在文章的末尾,Nakanishi寫道:“許多偉人都用自己的語言評價過人生的旅途,但在這里我不打算一一引用。就算只是一個平凡人,人生終究也是一條既長又短的旅程,它不會只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在這段旅程中,我結識了一位相遇之前就已去世的前輩。我們素不相識,但即使如此,他也讓我有所觸動?!?/p>
我想,有所觸動的大概不止Nakanishi一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