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還在畫餅的《死亡擱淺》,我真的好奇,木村和麥叔在游戲中會被塑造成什么樣呢?
我不太喜歡看長劇,尤其是那種集數(shù)長又望不到盡頭的季播劇,因此,我基本不追“On”檔的美劇——和制播分離的國產(chǎn)劇不同,美劇往往邊拍邊播,一部劇如果收視率不行,分分鐘會被電視臺腰斬,收視太好獲得續(xù)訂,又有拖戲爛尾的風險。我某個朋友,就在追《老爸老媽浪漫史》的第9年,完結(jié)篇播出的那個愚人節(jié),邊看直播邊嘔出了幾升的老血。
“我9年的青春啊,就這么喂了狗?。 ?/p>
相比美劇,我更喜歡追日劇。除掉晨間劇、大河劇和特攝劇那種“年番”,一般日劇都是季播,往往一季完結(jié),集數(shù)撐死也就12集。集數(shù)少,看起來也不累,萬一爛尾,時間成本也就“沉沒”3個月——抱著這種想法,以前我會每個季度到一個名為“日本偶像劇場”的網(wǎng)站,篩一遍將播的日劇,定下當季的追劇清單??吹米钋诘哪菐啄辏艺J識了一大批日本的導演、編劇和演員,這其中,就有個不能繞過的名字——木村拓哉。
最近,“如龍”系列的游戲總監(jiān)名越稔洋在自己的原創(chuàng)新作《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中,請來了木村拓哉擔綱主角——這也是如龍工作室第n次邀請現(xiàn)實中的藝人,并以他們?yōu)樵瓦M行臉部建模和動作捕捉。
雖然起用藝人“出演”游戲早有先例,比如“鬼武者”系列請到了金城武、讓·雷諾,《超凡雙生》請到了艾倫·佩吉,但在《死亡擱淺》之前,還少有哪個游戲能跟“如龍”系列那樣,一口氣網(wǎng)羅日本老中青3代的名演員。知名導演北野武自不必說,其他出演者幾乎各個都有代表作或獎項加身,小栗旬、藤原龍也、松田翔太、成宮寬貴……在系列首度支持中文的《如龍0》中,還能看到香港演員李燦森的身影——如果你看過《香港制造》或《大頭怪嬰》,應(yīng)該會對他有些印象。
但要說“國民度”,木村拓哉在這其中絕對算“Top”級別——“哈日族”在我國臺灣地區(qū)還是流行詞的年代,海峽對岸的我不看日劇都知道木村拓哉。電影《藍色大門》中,失戀的女學生為了緩解告白失敗的痛苦,就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不停書寫木村拓哉的名字。后來,歌手陳綺貞也唱過一首歌叫《我喜歡木村拓哉》。
這個曾連續(xù)15年獲得“日本最受歡迎男性”頭銜的男人,在日劇的黃金時代簡直是收視率的保證,從1996年的《悠長假期》開始,出演的每部劇幾乎都是當年收視率的冠軍或亞軍,2000年《美麗人生》締造的單集最高收視紀錄,直到2013年才被《半澤直樹》打破——總之,在2010年接演《月之戀人》之前,木村拓哉就是“接的劇必火”的錦鯉體質(zhì)。2016年,他所屬的日本國民團體SMAP解散,在當?shù)卦斐傻男?yīng)也是核彈級的。
這么想來,有木村拓哉背書,又和“如龍”系列是同一制作團隊、同一世界觀,感覺《審判之眼:死神的遺言》的賣點還是很足的。不過,這游戲之于我,最大的興趣就是題材了——木村拓哉“出演”法庭推理動作戲,簡直像日劇《HERO》的男主跑到了《如龍》的神室町演了一出《逆轉(zhuǎn)裁判》,還是帶《尾行》的那種。
在PS4上架的試玩版中,玩家已經(jīng)能體驗到類似《如龍》般的體術(shù)、《逆轉(zhuǎn)裁判》式的場景調(diào)查、《尾行3》式的即時追蹤(嗯?),之后還有一段類似《暴雨》《底特律》那樣緊張的QTE追捕戲……在官方預(yù)告片中,還能看到開鎖、變裝、解謎、駕駛無人機等試玩版中沒有展現(xiàn)的玩法。雖然不知道游戲中的案件是否存在多重過關(guān)方法或情節(jié)分支,但有“如龍”系列在前,相信本作里的小游戲肯定不會少——不過動作片女優(yōu)什么的這次是沒有了,畢竟不是黑道題材,主角又是木村拓哉。
但選用知名藝人出演游戲中的主要角色,真的能提升玩家的代入感嗎?不好說?,F(xiàn)在的藝人因為頻繁上各種綜藝,活在各式花邊新聞中,離觀眾已經(jīng)太“近”了,近到有了人設(shè),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反而成為了他們演技的瓶頸。
現(xiàn)今我們?nèi)ピ壕€看他們的新電影,可能看完出來跟旁人討論劇情,這個角色的代稱仍是“章子怡”,那個角色也仍被叫做“范冰冰”,我們觀摩的也不再是“角色”,而是這些明星的“演技”。如果碰巧是個你不喜歡的藝人,你甚至可能為此拒絕一部或許口碑很不錯的電影。這么說起來,選錯了臉模就好像找錯了代言人。反而是《合金裝備》里的靜靜、《底特律》里的康納,能作為“游戲角色”被觀眾記住,除了游戲中的塑造,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你們剛剛認識,此前你對這張臉一無所知”。
但使用知名演員也有其意義在。《死亡擱淺》的角色設(shè)計師新川洋司曾在受訪時說過,與真正的演員合作的好處在于,了解到他們本身是什么樣的人,就更容易把握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角色——換言之,就是可以利用演員本身的形象特質(zhì)和人格魅力,讓玩家更容易“親近”這些角色,形成直觀的印象。這也就不難理解知名影評家小島秀夫為何在做《死亡擱淺》時,如同集郵一樣找來了他喜愛的各路男神和女神。
不管怎樣,或許名越稔洋和小島秀夫的目的都達到了——我身邊已經(jīng)有從來不玩游戲的人,為了木村和麥叔,將這兩款還未發(fā)售的游戲加入了自己的“豪華午餐”。我倒是真的好奇,最終游戲中會將木村和麥叔塑造成什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