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其實我也瘋了幾天《頭腦王者》

在如今這個世界里,能做一個活目錄已是相當不易。

編輯梅林粉杖2018年01月31日 16時59分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guān)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如何評價Nintendo Labo?

昨天,友人在知乎上寫了一個答案:如何評價Nintendo Labo?

出于社交媒體的特性,這個答案在本題1000多個回答當中沒有受到什么關(guān)注,但我愿意分享在這里,讓更多人知道它。

看得出來,友人對輿論無節(jié)制地吹捧Nintendo Labo有些擔憂,考慮到他新買了一臺Switch,我原本以為他不會寫出這些話。但既然寫了也很好理解,如果輿論對一件東西一邊倒地充滿贊美或者誹謗,那么反智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多。Nintendo Labo同樣處于這樣一個美好但又尷尬的境地,那就是有許多人在不吝言辭贊美它,也有一些人在竭盡全力詆毀它——至少是各種調(diào)侃吧,反而理性、客觀、公正的聲音越來越少見,甚至不敢發(fā)聲。

你看也有這么說的,但我并不完全贊同

所以,我愿意把這個答案的最后幾段放在這里:

這些話就仿佛是在說,技術(shù)進步都是沒用的,原始創(chuàng)意才是有價值的,成人的快樂都是低級的,兒童的快樂才是上等的,電子游戲都是誤入歧途的,紙盒玩具才是業(yè)界未來的。

游戲行業(yè)不能沒有任天堂,它始終代表了藝術(shù)的某一個方向的極致,我贊美任天堂。但我堅決反對用任天堂去否定游戲藝術(shù)另一個方向的思維方式。

我一直都有童心,一直都愛玩玩具,一直都容易熱淚盈眶,不用別人提醒我也不會忘。

怎么看待微信小程序《頭腦王者》?

昨天觸樂的頭條文章關(guān)注了一下視頻答題界的亂象,有亂象當然是不好的,可能需要治一治,不過由此也能看出,“知識競賽”這種古老的比賽方式被包裝了一下之后確實煥發(fā)了生機。且不說文中提到的這些視頻答題App了,微信里邊病毒式傳播的答題小程序也曾有幾天讓我如同鬼上身,陷入《頭腦王者》里邊不可自拔。

我們這代人從小看著電視里邊的知識競賽長大,對年輕人已經(jīng)摸不著頭腦的爛?!按饘α?,加10分”情有獨鐘,在街機廳里也玩過《那什么教育委員會》,為此花掉了不少零花錢,但長大以后真的已經(jīng)太久不再接觸到各種答題游戲。這種游戲本身就像曾經(jīng)在智能手機上流行的“你畫我猜”類游戲一樣,一時風靡,卻沒有持久的盈利模式,后來就很少有廠商愿意去當活雷鋒。

這個游戲現(xiàn)在有移動版,但不可能出現(xiàn)在街機廳里了

現(xiàn)在肯定是有了變化,以《頭腦王者》為例,顯然它和視頻答題App一樣注重社交屬性,匹配真實微信用戶相互對戰(zhàn),用戶排行、好友排行等元素的加入都是刺激玩家持久參與的動力(據(jù)說將來還有紅包PK,那倒是更刺激了),同時也有一些在我看來用不太上的內(nèi)購,不太激進,但也保留了游戲盈利的可能性。

被這些游戲特性所激勵,當然也是出于對自己讀書多、雜聞博識的自信,我在《頭腦王者》里面奮戰(zhàn)了幾天,結(jié)果還算讓我滿意,打了200場左右,勝率80%,曾把微信好友“贏到懷疑人生”。其實我的勝率本來也沒有這么高,因為越往高等級走題目越難,對手似乎也比我更博學(xué)或手速更快。另外,《頭腦王者》里的大多數(shù)題目其實都是中小學(xué)課本里常見的,摻入少量動漫、影視類知識,我的優(yōu)勢其實并不大。我給自己找的小技巧是,如果在高等級上輸?shù)枚嗔?,就去低等級里刷一刷,對手一般比較菜,題庫時而也有重復(fù),這樣就可以把勝率刷得好看一些,讓微信好友們對我刮目相看。

連勝并不是很難,但高等級的對手還是很厲害的

直到有一次,我不慎點進了知乎一個問答里面:怎么看待微信小程序《頭腦王者》?下面有很多答案不是評價游戲,而是在分析這游戲的門道,其中就包括“怎么識別答題機器人”“匹配僵尸對手刺激課金”,當然也有人說,那些贏到自己懷疑人生的對手未必是機器人,也可能是制作組的公車號。我不敢確定以上猜測是不是真的,但瞬間就對這樣的答題游戲提不起興趣了。

在玩答題的這幾天里,我和很多不太常聊的微信好友有了互動,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學(xué),都是各種高攀不起的人,不是博士就是碩士,不是忙著見投資人就是在大公司里領(lǐng)高薪,雖然我答題的時候贏得他們懷疑人生,似乎也沒有什么別的用處。“現(xiàn)場對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些能力只是當初在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yè)方向時各種半途而廢的遺存,有時候免不了問自己:你記得這些雜七雜八的知識有啥用,要活在這個世上,專精才是硬道理呀。

我一頭腦王者為什么要每日簽到領(lǐng)大寶箱!

當然,從另外的角度看,答題的熱潮也有正面意義?;ヂ?lián)網(wǎng)時代以來,知識慢慢扁平化了,要擱以前,知識難以獲取更難以檢索,要有學(xué)問,每個人都得死記硬背,把自己變成一部百科全書,隨時取用?;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一部百科全書,或者準確點說,每個人都是一部百科全書的目錄,不求甚解,只要記得哪里有這回事,方便去檢索就好了。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體會,那就是覺得自己慢慢空心化了,每天大量瀏覽,快速閱讀,卻很難記住什么。

說遠一點,今天的人類獲取知識,幾乎已經(jīng)不再是因為自己的興趣去了解什么,很多時候你是不自覺地在被動接受各種興趣。就像身邊的許多小朋友,即使父母從小再怎么影響,只要一上學(xué)就得注冊QQ,再過幾天就陷入了手機游戲的大坑,就像洗腦一樣,在一個人可能產(chǎn)生獨立人格并且憑借興趣獲取知識以前,這個人可能已經(jīng)被“控制”了。即使在我們這一代曾經(jīng)被自由放養(yǎng),自由培養(yǎng)興趣的人當中,隨著今日頭條這類傻瓜式新聞軟件的強力介入,大部分受眾也陷入了所謂“只看自己想看的”的怪圈當中,中間裹挾著大量垃圾自媒體的信息灌輸,足以讓人渾然不知天外有天,還有另外一種思路、方法、人物和事件的存在。對游戲圈來說也是如此。

所以我說,答題這個潮流確實有一些正面意義,它可以讓我重新想起小時候?qū)W過的那么多已經(jīng)快忘了的冷知識,重新想起“學(xué)海無涯”的大道理。

我至今仍在各種門戶或是RSS里自己檢索新聞,不想去定制什么。這種檢索是值得的,它能讓我不時發(fā)現(xiàn)新的關(guān)注點,或是原本沒興趣現(xiàn)在又想去看一看的東西。但時代已然如此,即使感興趣的內(nèi)容也只能匆匆讀過,一目十行。

在如今這個世界里,能做一個活目錄已是相當不易。

我不知道為什么,但這是《頭腦王者》暫時的結(jié)局

最后是一圖流

感受一下!
4

編輯 梅林粉杖

meilinfenzhang@chuapp.com

其實,我是一個美工

查看更多梅林粉杖的文章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