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女頻的網游小說我也看了,我覺得就是無論哪個世界,瑪麗蘇們還是瑪麗蘇呀?!?/p>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源自知乎上的一個提問:
作者最后的總結是:
我不能說他的結論沒道理,但總感覺這樣的結論并不完全。
往大了說,單機玩家無法適應網游,是因為單機和網游本來就是兩種“游戲”,我發(fā)現很少有人能夠注意到,盡管什么桌游、頁游、網游、手游,還有棋牌啊什么的,這些東西都籠統(tǒng)地叫做“游戲”,其實它們本身就……有時候兩者之間,就像Olympic Games和Video Games一樣,就不是一樣的東西好么?您叫奧運選手去適應一下電競,恐怕沒幾個人能適應。
往小了說,其實有更多因素可能決定了單機玩家對網游的適應。比如有的玩家不是成就者,也不是探索者,他只玩故事向的東西,大多數網游真的沒什么故事??;有的玩家只能玩AVG,只能讀電子小說,動手能力幾乎為零,這樣的玩家別說去PK,就是去Raid也等于找死。所以你看有大批的玩家其實可能還沒感受到網游里殺戮者的殘酷就已經放棄了。
當然我還比較贊同這個回答:
——艾AA
你看,就是做理論研究,也不能過分簡單化。
這幾天,劇版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開播了,收視率嘛不好不壞,沒有某些10點檔的周播劇高,可也不算是很低,有一定觀眾基礎。我前些天在夜話里已經提到過,首先應該肯定它能開播的意義,那就是這個社會對游戲的接受度已經大大提升。我記得大概10年前,寧財神寫了一些情景喜劇,名字忘了,里面好像拐彎抹角提到一些年輕人上網玩電腦的事兒,已經了不起了,沒法再深入下去,畢竟那時游戲不是什么主旋律,也沒有觀眾。
可我也不想把這部劇上綱上線,好像它開播就能給普天下游戲玩家跟從業(yè)者帶來正能量,再正名一下什么的,你看那個演員的陣容、劇情的設置、前期的打光和后期的調色,沒有一條不是奔著偶像劇的路數去的,說白了,和你正經游戲圈就沒什么太大關系啊。
任何行業(yè)都有僵化又行之有效的游戲規(guī)則,影視圈也有影視圈的玩法,一部新劇怎么改劇本、怎么選演員、開播時怎么宣傳,都有人家的路數。比如說,你以為好不容易拍一部游戲題材,人家就得討好游戲圈觀眾么?實際上很多人知道這部劇開播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或者這樣:
要不就是小爽的粉絲齊刷演技貼、小爽的粉絲齊贊小爽長肉了、小爽的粉絲戰(zhàn)其他明星粉絲,最后大家都知道小爽的劇在播。你看,電視劇里拍了什么真的沒有那么重要,貴游戲圈也只是貢獻一個新鮮點的故事背景,至于劇情上是否反映了游戲文化,還原了時代風貌,嘿,這是一電視劇呀,還管得了這個!
我想這可以理解,一群作者、編劇、導演和演員里邊,誰也沒有游戲從業(yè)經歷,也沒有死忠游戲迷,所以他們寫出來拍出來的肯定是他們印象里的那種“游戲世界”——就像我印象里的黑客,鍵盤用得特別熟練,沒人用鼠標,真的黑客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道,電視劇里都這么演。
所以,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說到底,也不過就是外行看熱鬧。如果你讓醫(yī)務工作者看《青年醫(yī)生》,讓外語教師去看《翻譯官》,大概會跟游戲人一個心情吧……
所以,我跟一位(死活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說:“普通觀眾的點好像不在游戲上啊?!彼兀骸拔艺f句實話,作者也不在?!比缓笏a充說:“起點女頻的網游小說我也看了,我覺得就是無論哪個世界,瑪麗蘇們還是瑪麗蘇呀?!?/p>
最后,卑微的我,以瑪麗蘇的心態(tài)看了半集《微微一笑很傾城》,我忽然覺得就能看了——而你們知道么,連卡公也在追這部劇,一邊追一邊發(fā)出難以言表的怪聲音。
求輕噴,我這只是初評,觸樂會持續(xù)關注這部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