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個看法對粉絲來說有點殘忍,但你覺得多長才算夠呢?
《魔獸世界》電影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今天有消息說,電影原先的長度是2小時40分,但最終公映版的長度為2小時,這引起了一些《魔獸世界》粉絲的不滿。我倒覺得這很正常,一部電影的長度是多少,很多時候不是導演和片方可以決定的,影院的意見也很重要,電影太長會影響到影院每日排片的數量、電影票的定價、停車位是否夠用等等因素,甚至會提高廁所的利用率,但爆米花和飲料卻賣不出去那么多(這是我猜的)??傊L的電影性價比不高。我知道這個看法對粉絲來說有點殘忍,但你覺得多長才算夠呢?
與此同時,電影導演Duncan Jones接受外媒專訪時還回應了一些爭議話題,比如一些觀眾對電影的過度解讀。由于《魔獸世界》電影在美國大選年上映,主題包含了宗教和戰(zhàn)爭,總是會讓人聯系到現實。導演的回應是,如果要聯系現實,他寧愿把電影的故事與歐洲難民危機相比。絕望的獸人不得不逃離一顆被黑暗惡魔摧殘殆盡的星球,這可能是歐洲正在面臨的問題,而非北美。實際上導演還是認為,只是時間上的湊巧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
相同的話題實際上在《憤怒的小鳥》大電影上映時已經出現過,奇怪的是,為什么人們喜歡在一些游戲改編電影中發(fā)現政治隱喻?或許是《瘋狂動物城》給開了個“好頭”,或許是觀眾過于敏感,或許是整個世界都在躁動不安,但我并不認同這些電影里真的有什么政治隱喻——《魔獸世界》電影是2014年年初開機的,劇本的創(chuàng)作肯定更早,那時候歐洲還算太平,川普也沒有勢如破竹,片方和暴雪有什么理由來攪這些大渾水呢。
所以,這些爭議只會是《魔獸世界》電影上映前可以炒的話題,一切都等著6月8日呢。包括我在內,到時候會有一撥一撥的腦殘粉涌進影院,不管這部電影好還是不好,都會情懷滿滿地看完,然后把座位留給還沒看的人。我也知道這種劇情和設定特別豐富的游戲,拍成電影很難討好所有人,不過好像也不太重要,你問我劇情?你問我可以打幾顆星,你問我電影暗喻了什么?
你累不累呀。
昨天,香港玩家為了“精靈寶可夢”譯名一事上街散步了,這確實刷新了我的認知。
你們都知道,“精靈寶可夢”這個譯名最近幾個月把香港動漫界攪得沸沸揚揚,前幾天我們在夜話里也寫過這件事。核心游戲迷們一直在抗議任天堂將旗下Pokémon游戲的中文譯名統一,修改已經形成習慣的港譯,這當然可以理解的,可事件不斷發(fā)酵之后,就越來越不純粹是動漫游戲圈內的事兒了。關于游戲之外的話題我非常不好評價,但我想多說幾句,為什么這件事引起了一些大陸玩家的不適,以及我們能從這件事里看到什么。
我相信最開始大陸玩家基本上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在關注事態(tài),香港玩家覺得“寵物小精靈”和“比卡超”的名字約定俗成,沿用很久,亦符合粵語圈人群的語言審美,沒有修改的必要,這很有道理??扇绻腥苏J為改名的目的是要“跟大陸譯名統一”,自然就有大陸玩家不干了——提起譯名統一,我們也是一把辛酸淚的好嗎!
比如說,我曾經就想不通“機器貓”為什么變成了“哆啦A夢”。這個大概會氣死出版社中文校對老師的譯名是怎么來的呢?我看到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根據藤子·F·不二雄的遺愿,世界各地把他筆下的這個可愛的藍色貓型機器人統一使用本來響亮的名字——ドラえもん。”但是,抱歉,不管是寫成日文的“ドラえもん”還是英文的“Doraemon”,好像跟“哆啦A夢”的畫風都不太對,這個譯名里的A是怎么想出來的?
我就不信這個翻譯者腦子真的沒有問題,應該是有問題的吧,至少他不是一個中文純潔主義者,反正他毀了我的“機器貓”。當然我也注意到,那些比我小得多,從小“哆啦A夢”著長大的一代人,面對“哆啦A夢”就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叮當、小叮當、神氣小叮當,超能貓或者阿蒙歸為一統,終究“哆啦A夢”按照藤子不二雄的遺囑和平地占領了世界。
所以,面對商業(yè)化的潮流,面對原創(chuàng)者,你心疼的“比卡超”很重要嗎?比卡超還是皮卡丘,選擇永遠是官方的,并不是你的。
如果能從這件事里得到什么教訓,我想是這凸顯了面對本地化,多么謹慎對待也不為過。讓“鋼彈”和“敢達”相安無事不是挺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