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期待值越來越低,但該期待的還是會期待。
我對游戲改編的影視劇相當感興趣,每逢上映,不論評價好壞,我都會看一看。之所以要強調(diào)一下“不論評價好壞”,是因為根據(jù)已有作品推斷,觀眾、玩家打差評的概率比給好評要大得多。畢竟比起原創(chuàng),改編作品需要同時面對兩批人的挑剔目光,搞不好是常態(tài),搞好了才是驚喜。
長此以往,大家對改編影視劇的期待值都低了不少——能讓沒玩過原作的普通觀眾覺得“還行”,已經(jīng)頗為不易;在這個基礎(chǔ)上,假如玩家能說句“有那味兒”,就可以拿來做正面例子稱贊了。當然,還有兩種情況是人們更不想見到的:要么是讓普通觀眾和玩家都覺得不行;要么變成純粹的粉絲向作品,叫好不叫座,既“浪費”了游戲IP,又讓投資人們越發(fā)覺得不能忠實原作,想賺錢就得魔改。
歸根結(jié)底,能在還原度和自身質(zhì)量兩方面口碑都不錯的作品,仍是極少數(shù)。細數(shù)起來的話,安吉麗娜·朱莉版《古墓麗影》占了上映時間早、演員形象好、玩家肯捧場的天時地利人和,成為經(jīng)典。《寂靜嶺》則是抓住了游戲神韻,盡管劇情是原創(chuàng),但故事、角色、氛圍都能讓觀眾和玩家雙雙產(chǎn)生強烈代入感——時至今日,假如讓我向完全不了解游戲改編電影的人推薦一部作品,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寂靜嶺》。
至于“生化危機”電影系列,我就不那么推薦了。在我心目中,這個系列一直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從視覺效果說,米拉美則美矣,動作場面也很夠勁,但世界上演員好看、動作場面勁爆的喪尸電影數(shù)量眾多,假如沒有“生化危機”的標題,犯不著非得去看它;從還原原作說……就沒什么可說了,因為這系列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還原原作。不少朋友每看一部之后都要氣憤地對我說,我喜歡的某某某,原作戲份很多,電影里竟然查無此人。我也只能安慰他們,不出場反而更好,看那些出場了的角色,被魔改得更過分……
但換個角度看,哪怕許多游戲玩家氣得夠嗆,也沒法阻止“生化危機”成為商業(yè)化最成功的游戲改編電影之一,從它一口氣拍了6部,就能看出觀眾(尤其是美國觀眾)對喪尸題材大片有多來者不拒了。如果給這系列電影的愛好者做個統(tǒng)計,大部分應該是沒玩過游戲的人,玩家(比如我)堅持看下去的唯一動力可能是“倒要看你還能怎么扯”……饒是如此,看完《生化危機:終章》之后,我還是忍不住對里面的威斯克猛烈吐槽——那到底是什么玩意!
之所以提起游戲改編電影和“生化危機”,是因為最近這兩天,“生化危機”重啟版電影《生化危機:歡迎來到浣熊市》有了新消息。不知為何,這名字聽上去總給我一種“熱情好客亞南鎮(zhèn),民風淳樸不死街”的感覺,不過導演約翰內(nèi)斯·羅伯茨已經(jīng)公開表示新作和之前保羅·安德森執(zhí)導的一系列“生化危機”沒有關(guān)系,會根據(jù)游戲《生化危機》1代、2代劇情來改編,玩家熟悉的克里斯、吉爾、克萊爾、里昂也會作為主角出場。
我對《歡迎來到浣熊市》的期望仍然不高。一方面,導演約翰內(nèi)斯·羅伯茨以前拍的都是獨立電影,評價也不算太高,除非他本人是“生化”游戲鐵粉,否則真的很難保證對游戲——以及與游戲相關(guān)的大量背景資料——有多深的了解。另一方面,電影宣傳里的“還原原作”和真正的“還原原作”之間大概還差著100部《刺客信條》和100部《魔獸》,在沒有走進電影院、沒點開視頻平臺之前,一切都作不得數(shù)。
但是,正如開頭所說,雖然期待值越來越低,可期待本身還是存在的。明知道評價可能不會高,明知道觀影過程中心態(tài)可能很復雜,明知道許多“明知道”,又總是要看一看——人在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面前,大概都是這樣。按照這個邏輯,一些一眼看上去就極不靠譜卻仍然博了不少關(guān)注的東西,也是出于揣摩透了愛好者們的心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