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同人不同命

退圈保平安。

編輯陳靜2020年07月14日 18時35分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不管什么時候,“注意安全”總沒錯(圖/小羅)

“同人”如今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詞??鋸堻c兒說,凡是人們能接觸的領域,小說、電影、動畫、漫畫、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美術、建筑、科學……不管對象是不是人類,是真實還是虛構的,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沒有同人不能搞的。

游戲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現(xiàn)在游戲和同人幾乎成了普遍共生的狀態(tài)——當然這里說的同人是廣義上的同人,我也反對一提同人就聯(lián)想起小本子、小黃文的說法——前段時間“動森”火了,左輪老爺沒少轉發(fā)同人圖和同人視頻,遇到和“JOJO”、特攝相關的內(nèi)容還不忘@我去看。總而言之,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覺得,只要自己心態(tài)平和,同人帶來的還是快樂居多。就算不小心踩到雷,用“關掉頁面就當沒看見”之法也能解決,且萬試萬靈。

用“動森”進行的同人創(chuàng)作也不少

但話又說回來,在享受同人快樂的同時,我還保持著相當?shù)木琛?偟膩碚f,在國外平臺瀏覽國外作品的同人,最為安全;國外平臺,國內(nèi)作品的同人,也還可以;國內(nèi)平臺,國外作品的同人,不太安全;國內(nèi)平臺,國內(nèi)作品的同人,看運氣……

倒不是我對國外平臺和國外作品有偏愛,不論歐美還是日韓,同人文化發(fā)端比國內(nèi)早,歷史上的破爛事兒也是滿坑滿谷。官方強硬如迪士尼和任天堂,一個衍生出了“如果在海上遇難,只要在沙灘上畫只米奇老鼠,迪士尼就會立刻去把你帶回來起訴”的段子,另一個有過“跨省”逮捕“皮卡丘”同人作者的真實記錄,類似的故事大家應該也聽過不少。

有段時間,假如我想看《死亡擱淺》同人(特別是“麥叔”相關),就會不由自主地打開小島秀夫的推特

“皮卡丘事件”時間線

民間奇葩當然也層出不窮,日本自從同人志形成成熟產(chǎn)業(yè),作者逃稅的真假消息就一直不斷;不同領域同人的“民間規(guī)則”五花八門,人們一面創(chuàng)作和享受著大量同人成果,另一面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動輒不安。美國人民做起事來就更直接:據(jù)說,一位姑娘因為同人分歧而沖上去剪了另一個姑娘的辮子。至于一些更極端的傳聞,因為沒有仔細驗證過,就不多舉例了。

在我印象里,這是數(shù)額非常大的一次同人逃稅案:某作者逃稅6570萬日元,最后補繳了9300萬日元

整體來說,或許是經(jīng)過了奇葩輩出的時代,現(xiàn)今大部分作品、作者和制作公司對同人的態(tài)度都十分寬松,那些本來就是同人出身,或是自己樂于下場看同人、搞同人的作者和團隊自不必說,一直以來的“最強法務部”迪士尼和任天堂也松了口,就算不支持,至少也是個“視而不見”“無可奉告”。更成熟的做法則是把同人創(chuàng)作規(guī)則落實到文字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清清楚楚。比如微軟,面對“光環(huán)”同人游戲,他們與作者達成了“免責協(xié)議”,雙方你好我也好,也顯得格局頗高。

2018年,“庫巴姬”火了一把,但火得快涼得也快

但在國內(nèi),事情似乎又是另一副樣子。遠的不說,今年2月以來,流量飯圈就引發(fā)了一次持續(xù)時間很久的事件,后續(xù)揚起的風浪又遠不是同人(或者說中文同人創(chuàng)作)相關群體所能承受的。這件事兒至今還沒完,這里就不詳述了。

這兩天,我還看到某國產(chǎn)動畫官方起訴同人作者的事件。雖然表面原因是同人作者“不當盈利”,事后官方也出了一份“同人創(chuàng)作指引”,從條目中卻也可以看出目前一些國內(nèi)作品版權方對待同人的態(tài)度——既想吃同人的流量紅利,又不想付出額外費用,甚至想把同人作者嚴格限制在自己的控制范圍內(nèi)。相關討論中,也有同人作者用親身經(jīng)歷表示,許多官方在作品出版、上線、上映前就私下聯(lián)系同人作者,想借助她們的文字、圖片、視頻來引導作品的流量走向——大部分都是不想付錢的。

即使是支持同人的官方,往往也會將“非盈利”作為條件,這一點其實沒有什么問題(也有官方會默認同人制品制作過程中的成本)。但如這位作者所說,官方找同人作者創(chuàng)作,又不想按照稿酬標準付費,就很奇葩了

同人處在版權灰色地帶,假如官方明確反對同人,我完全可以理解。但說實話,對于那些既想要同人帶來的流量,又希望同人完全被自己控制,稍越雷池就號召粉絲圍攻的官方,我就很不喜歡。在我心目中,同人作品的精髓就在于五花八門,我永遠不知道點開一篇文、一幅圖、一本漫畫、一個視頻、一個小游戲之后會看到怎樣的內(nèi)容——可能是驚喜,可能是驚雷,但我仍然尊重每個人付出的勞動。

當然,假如再想想這些官方行為背后的原因,也許更不樂觀。從“小眾文化”“灰色地帶”,到風口浪尖,被舉報,被起訴,同人和同人作者都顯得有些身不由己。有人說,同人回歸小眾是最好的,但到了現(xiàn)在這個地步,資本運作與流量經(jīng)濟已經(jīng)把同人推了出來,竭澤而漁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同人作者們進退兩難的環(huán)境,還會持續(xù)很久。

也許“退圈保平安”真的是最正確的選擇吧。

1

編輯 陳靜

chenjing@chuapp.com

我只是一個路過的決斗者

查看更多陳靜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