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玩什么:讓你想起紅白機的《馬力歐&索尼克AT 2020東京奧運》

記得玩一下“東京奧運64”故事模式喲!

編輯甄能達2019年11月09日 16時35分

“周末玩什么”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周游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游戲(偶爾也會有老游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游戲,也可能是手機游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游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游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么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里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fā)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幾個月前的周末推薦里,觸樂編輯部的朋友們一起游玩了奧運游戲《2020東京奧運:官方授權游戲》,本周我們嘗試了另外一款奧運游戲《馬力歐&索尼克AT 2020東京奧運》,它是任天堂“馬力歐”與世嘉“索尼克”聯(lián)動,由兩個知名游戲系列中多個代表性角色共同出演的奧運主題游戲,也獲得了奧運會正式授權。

這個系列自2007年NDS、Wii雙平臺的《馬力歐&索尼克AT 2008北京奧運》開始,已經推出了6部作品,11月1日發(fā)售的《馬力歐&索尼克AT 2020東京奧運》(以下簡稱為《馬力歐&索尼克》)就是其中的最新一作。

《馬力歐&索尼克》分為單人故事模式和多人對戰(zhàn)模式,支持2至4人的本地聯(lián)機和最多8人的在線聯(lián)機。游戲共有21個2020年東京奧運會項目、10個1964年東京奧運會項目和3個“夢幻競技”項目。其中1964年項目為模擬FC畫質的像素風格畫面,“夢幻競技”則是由原本“馬力歐”“索尼克”系列衍生出的玩法。

與之前偏真人向的《2020東京奧運》游戲相比,《馬力歐&索尼克》的表現(xiàn)又會如何呢?

張耀:像是參觀了一個微縮景觀公園

體驗完《馬力歐&索尼克》的多人游玩部分后,我想起了小時候家里人帶我去的微縮景觀公園。

那是深圳的一個公園,名叫“世界之窗”,我后來查了一下,不止是深圳,全國各地都有這種類似的公園,就是把全球的知名景點,埃菲爾鐵塔、泰姬陵、金字塔什么的,做成一個個微縮景觀,宣傳標語可能叫“足不出國,觀遍全球”。

游玩《馬力歐&索尼克》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和逛世界之窗類似。游戲中的體育項目林林總總,大部分都讓我有一種微妙的既視感。比如柔道項目需要玩家把對手擊倒或扔出場外,并在地面上留下屬于自己的標記,玩起來像是“噴射戰(zhàn)士”和“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的結合;滑板競速項目玩起來就像是簡化版的“馬力歐賽車”,羽毛球項目有點像“馬力歐網球”,足球項目自然就像簡化版“FIFA”或者“實況足球”。

?“世界之窗”公園里的迷你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

足球項目群魔亂舞

這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買一個游戲,就能玩到到那么多類型的游戲——雖然是簡化的——至少我個人是覺得還算值。只是讓我覺得尷尬的是,如果把它看做一個派對聚會游戲,那么它的上手難度實在是有點高。選擇按鍵模式的話,各種快速的QTE和復雜的規(guī)則(相對小游戲而言)基本上能勸退手殘黨,它的體感判定也是讓我難以捉摸;如果把它看做是競技游戲,那么它無疑又太簡單了,遠達不到一個競技游戲應該有的深度。

如果你是想要一個純粹的派對游戲,那么我會更推薦《超級馬力歐聚會》,但如果你還沒有玩過“馬力歐賽車”“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等系列經典作品,那么花一個游戲的錢,去體會一下各類大作的微縮版,倒也并非不可。畢竟,沒條件出國,也可以逛逛世界之窗嘛。

最后,由于我還沒來得及游玩劇情模式,所以這部分的體驗,只能交由我的同事們來描述了。

孤獨的劇情模式玩家——池騁老師

牛旭: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收獲樂趣

這次試玩《馬力歐&索尼克》的時長和試玩《2020東京奧運》《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特別版》等題材相似的游戲差不多,但樂趣卻比前者強得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馬力歐&索尼克》的操作更加復雜,導致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發(fā)掘到樂趣。

依照以往聚會經驗,如果一款游戲在前3分鐘沒能提供直白的樂趣,各位“大爺”的腦袋就會扭到一邊閑聊,或者被手機牢牢吸住,這局基本上也就僵了。《馬力歐&索尼克》的前3分鐘就大致如此,因為部分項目節(jié)奏很快,如果不是仔細查看文字提示,第一局總會碰到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結束的窘境。

部分項目的操作要求較為復雜,容錯率也不高,一些組合技、QTE搓出來要靠一部分運氣,而像是射箭、沖浪、滑板等關卡都需要玩家準確做出反應,這比《2020東京奧運》和“任天堂明星大亂斗”等非常適合聚會的游戲門檻更高。當玩家失誤頻頻,把比賽變成“出洋相大賽”后,似乎很難指望輕度玩家對《馬力歐&索尼克》產生更多興趣,如果要考慮這部分玩家的感受,那么《馬力歐&索尼克》的確不適合聚會。

我在那里,我在干什么?誰跑贏了我,我跑贏了誰?

不過,紅白機風格的特殊模式是《馬力歐&索尼克》最吸引我的部分,像是跳遠、飛碟射擊這樣的項目都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相比充滿特效,色彩鮮艷的3D畫面,特殊模式由像素點組成的畫面上不會出現(xiàn)太復雜的操作,特殊模式的機制簡便易懂,鍵位也一目了然,這樣一來,玩的人舒服,看的人也開心,氛圍應該會更加活躍。

這個打靶的關卡非常有趣

所以,也許只有重度玩家之間的私人切磋最適合《馬力歐&索尼克》。一些需要體感操控或者需要純粹技巧的項目需要玩家們反復熟悉,想拿高分也要多花一些時間練習。

另外,假如參加聚會的朋友足夠“缺德”的話,可以挑兩位體格壯實的玩家進行《馬力歐&索尼克》拳擊模式的雙人“表演賽”——拳擊模式借助體感操控進行,除了拳頭不會接觸,看起來就像真正的斗毆。屆時,應該會有人一邊啜著冰可樂、嚼著薯片,一邊看著“舞臺中心”拼死搏斗的兩位“拳擊手”咧嘴壞笑,這感覺可不比當年斗獸場看臺上的貴族要差。

你問我怎么知道的?當我司李應初老師和趙子劍老師在屏幕前揮灑汗水時,我就在后面津津有味地看著。

“打狠一點!”“上勾拳!”“戳他眼睛!”看吶,有時候享受一款游戲的樂趣,你甚至不需要親自參與……

“別停啊,接著打接著打!”

趙子劍:4人混戰(zhàn)很有趣,體感模式待加強

不算復古風格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模式,《馬力歐&索尼克》里可游玩的項目也有24種之多,就算是每項只玩一次,完全體驗下來也要花一些時間。并且,就像牛旭老師提到的,對于大多數(shù)項目來說,第一次玩時只能說得上是熟悉——熟悉規(guī)則、流程和設定,熟悉Joy-Con的按鍵操作,不能稱得上“體驗”。

每個項目在開始前會有較為詳細的指導,但“看明白了”和“做到了”之間,往往相差無數(shù)次“按錯鍵了!”“我人在哪?”。游戲過程中自然可以暫停熟悉規(guī)則,但這對于完整的游戲體驗來說又是另一種破壞。更過分的是,在你被電腦虐了兩三把,終于掌握了一定技巧后,換一個項目又要從頭來過。

夢幻競速的玩法指導有6頁,每頁包含多項技巧,想要第一次就熟練掌握不太容易

因此,我更傾向于那幾個簡單粗暴的項目,夢幻空手道就是其中之一:選擇混戰(zhàn)模式,四四方方一張圖,4人占住4個角,話不多說,錘就完事兒了!

“錘就完事兒了”這句話用在體感模式的拳擊項目上也很合適。體感模式下,玩家左右手各持一個Joy-Con,這樣,畫面里的角色就能近乎完美地模擬玩家的拳勢。我和李應初老師就在“一記左勾拳、一記右勾拳、一記不左不右中勾拳”的節(jié)奏下,沒過多久就出了一身汗,完全沒有注意到身后的牛老師正像一個“斗獸場看臺上的貴族”一樣,靜靜地看著我倆表演。

重拳出擊!

其余的體感項目就沒有能和拳擊媲美的暢快體驗了,比如說,所有項目中涉及加速跑的部分,體感模式下都要用雙手上下快速揮舞Joy-Con,動作單一;投擲類項目(如標槍)里,要傾斜Joy-Con來控制角度,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技巧;至于射箭嘛,在我還沒研究出怎么穩(wěn)定地拉開弓的時候,李老師就用兩個漂亮的10環(huán),擊碎了我的冠軍夢。

“去你的冠軍夢。”菊花公主如是說

總體來說,《馬力歐&索尼克》是個可玩的聚會游戲,場上的運動員和場下的啦啦隊都能感到快樂。大家都開心,這就是聚會的意義呀。

李應初:中規(guī)中矩,但是可以強健體魄

由于之前游玩過《2020東京奧運》,《馬力歐&索尼克》中的很多項目看上去十分熟悉。

在2020年的部分,我在進入游戲前就幾乎能夠想象某幾個體育項目的操作和畫面了。不過,相比《2020東京奧運》,《馬力歐&索尼克》的操作難度上升了一個檔次,在很多項目中,各位老師都無法在第一次游玩中順利完成比賽。

和《2020東京奧運》時不時搓不出大招的糟糕體驗類似,Joy-Con手柄的靈敏度(甚至還有些漂移)極大地影響了《馬力歐&索尼克》中選手們的發(fā)揮。跳遠按不出右腳落地的第二步、滑板沖到坡頂使不出華麗的大回旋,甚至在打飛盤時左右亂晃,失去控制。

花式滑板比賽結束,沒有一個人按出大招

不過,雖然按鍵不太好用,體感模式的部分還是不錯的。無論是激情四射的拳擊,還是張力十足的標槍,這些支持體感的游戲都會讓你的手臂大幅揮動起來。當老師們拿著手柄瘋狂左右勾拳或是上下?lián)]動原地助跑時,辦公室的空氣都變得燥熱起來。

在這些游戲中,我最擅長的就是射箭項目了。我分別用按鍵和體感游玩了兩次,都戰(zhàn)勝了當時一同游玩的對手——用手柄拉弓放箭的成績還要好于按鍵操作。在第二場比賽中,我連續(xù)射中兩個9環(huán),第三發(fā)雙倍射中了10環(huán),提前殺死了比賽。觀眾們向著冠軍領獎臺上的菊花公主大聲喝彩,在這一刻,我感受到了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和努力拼搏的無上榮耀……

雖然舉著手的時候很累,但是正中靶心的感覺真爽

“你跳馬不會,跳水白給,那么簡單的按鍵都能按歪來?!毙闹械睦硇源驍嗔宋业拇祰u。

2020我重拳出擊,在1964年我就變得唯唯諾諾了。不擅長跳馬和跳水這類游戲,我遭遇挫折,黯然離場。不過說真的,這個紅白機風格的模式相比2020年的部分更像是一款真正的游戲,而不是體育項目的卡通化。它更加抽象,擁有更加簡潔明了的操作模式和游戲規(guī)則。你可以通過相應的練習來提高成績,而不是僅僅憑借運氣或蠻力——奧運游戲首先是一個電子游戲,然后才是體育游戲。在這一點上,1964要明顯好于2020。

一口氣全按錯,丑陋入水

不過對于我來說,我更愿意去2020年甩動體感手柄。酸痛的手臂無時無刻不在發(fā)出明顯的提示,告訴我玩游戲的時候消耗了很多熱量——這種強大的心理安慰是任何游戲都不能比擬的。

陳靜:可以玩,但優(yōu)先級不高

之前觸樂編輯部曾經一起玩過PS4上的《2020東京奧運》,當時我對它的評價一般,尤其是操作手感,過多依靠搖桿的操作令人難以適應。

但到了《馬力歐&索尼克》這里,我必須先給《2020東京奧運》道個歉:我不該吐槽它手感不好的,搖桿打球算什么,見過晃動手柄瞄準的嗎?

好吧,其實這個手柄瞄準只是《馬力歐&索尼克》附加的“夢幻競技項目”之一。作為根據原本的馬力歐、索尼克世界觀改編而來的游戲,“夢幻射擊”“夢幻競速”和“夢幻空手道”更像我們熟悉的那些多人對抗游戲——當然都是簡化之后的。

看一下各位老師的準星位置,就知道這個瞄準方式不太靠譜

一般來說,假如你買了某件東西,你可能不太在意贈品的質量。不過《馬力歐&索尼克》可能是個例外。除了支持最多4人本地聯(lián)機之外,它給我的印象真沒和《2020東京奧運》差多少——如果能用“馬力歐”“索尼克”里的角色也算作優(yōu)點的話,我只能說這個優(yōu)點吸引不到我。盡管我知道這個系列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開始了,然而事實上,除了對耀西有著特殊感情的熊宇老師之外,我還真沒意識到為什么非得拉來這兩個大IP去做一款奧運游戲。

因此,《馬力歐&索尼克》吸引我的不是那些主打的體育項目,反而是體量、內容都較少的1964版本——像素級畫面、8-Bit音樂、老派角色造型、全手柄操作,猶如有人在我面前扔了一臺FC般復古又有趣。

跳馬和10米跳臺是我推薦的項目,看似簡單但十分考驗反應速度。然而Joy-con的手感還不如當年的FC手柄!讓我這個QTE小王子發(fā)揮不出全部實力。

角色造型是從老游戲中提取的,所以只有在FC游戲里出過場的角色才有這個模式

我的高分永遠出現(xiàn)在有QTE的地方

這就又回到了開頭說的手感問題。作為內容上差別不大的運動游戲,Switch的長處理應是體感操作,至少要比PS4上的《2020東京奧運》動作幅度大,讓玩家盡量站起身來參與而不是做個沙發(fā)土豆。但除了箭術比賽等幾個項目確實把體感要素運用得不錯,大部分體感仍然停留在甩手柄的程度,身臨其境感遠不如同為“小游戲合集”的“馬趴”。

當然《馬力歐&索尼克》在細節(jié)上肯定沒法和“馬趴”相比,但我確實對它這種“玩了體感模式發(fā)現(xiàn)不太能行,改回按鍵操作之后發(fā)現(xiàn)按鍵也不太能行”的設計不感冒,哪怕它里面有馬力歐和索尼克也是一樣。

“夢幻競速”有點兒像“馬車”

但我為什么不去玩真正的“馬車”呢?

總而言之,如果你是“馬力歐”“索尼克”忠實粉絲、只要看到他們出現(xiàn)在游戲里就滿足了,或是對體育類小游戲感興趣、此前又沒買《2020東京奧運》的話,嘗試《馬力歐&索尼克》是可以的,但假如你不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這個游戲可能就沒什么必須玩的理由——畢竟11月的游戲還有很多,《死亡擱淺》《舞力全開》《路易吉洋館3》,PC上的《荒野大鏢客:救贖2》,乃至還沒發(fā)售的《莎木3》……相比之下,《馬力歐&索尼克》的優(yōu)先級真的不太高。

池騁:這個游戲令我對日本人高看三分

誠如陳靜老師所言,在上一次嘗試過《東京奧運2020》之后,我就對這種看上去宣傳大于實質的游戲退避三分。那些屬于大廠年貨游戲范疇的運動項目被簡化成一個個流程在30秒到3分鐘的小游戲后,游玩體驗自然是跟前者不能相比的。

但《馬力歐&索尼克》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提供了一個故事模式。故事的劇情大概是馬力歐和索尼克撿到了一個古老的游戲機,上面寫著“東京奧運64”——這其實是蛋頭博士和酷霸王的陰謀,他們想通過這個能夠把人吸進去的機器除掉馬力歐和索尼克,結果一個不小心把自己也吸進去了。

游戲機外的路易吉要想辦法救出馬力歐和索尼克,而游戲機內的眾人也要努力自救,而這兩件事當然是通過參加奧運會體育項目來完成的。就這樣,游戲機內和游戲機外的世界構成了兩場奧運會和兩個時代的東京的聯(lián)動。2020年的世界是漂亮的3D建模和場景渲染,1964年的世界則是復古懷舊的像素風,雖然畫面不同,但具體到項目上的玩法還是相似的。

一場穿越故事就是這樣開始

主角一行人來到了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入口

兩個世界和兩條劇情線的交織完成得相當不錯。有一點兒緊張刺激的對抗性元素,但游玩和探索本身又是輕松愉快的。你會被劇情引導著去認識兩個世界里的不同人物,與他們一起嘗試各種各樣的運動項目,挑戰(zhàn)失敗了就重來一遍,重來還不過關的話也有幫助模式可以選,總之是完全不給什么壓力的。

比起多人游戲時的手忙腳亂,單人游戲的好處就在于,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選擇更適合的手柄個數(shù)和使用方式。比如說,體操項目適合使用單個手柄的體感模式,跑步項目適合使用兩個手柄的體感模式,而攀巖項目則幾乎非按鍵模式不可??梢赃x擇的余地變大了,游戲的體驗提高了不少。

隨著劇情的推進,玩家能夠逐步解鎖兩個年代的東京地圖,擁有一定的探索自由度。

現(xiàn)代東京地圖

古老東京地圖

雖然主線之外的地點未必都有競技項目,但只是看看風景合合影也是很高興的——他們將一切都做得非常用心。

我路易吉到訪歌舞伎座!

讓我覺得很棒的是,雖然這個游戲顯然是為了日本明年的那場盛事而推出,游戲最根本的目的之一也是在科普和宣傳他們的奧運會,但是游戲中并沒有那種完成任務的僵硬感,相反它將一切(包括知識和資訊植入)都做得非常可愛、非常舒服。故事模式中,2020與1964東京奧運的聯(lián)動更讓人感到一種溫柔,對自己的歷史親切而真誠的懷念,令我印象深刻。

0

編輯 甄能達

gaoyang@chuapp.com

業(yè)外

查看更多甄能達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