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燈”“光學污染”“機箱DIY”,這些都是什么?
不止一次,我被人問到:“你的鍵盤居然帶燈啊,還是彩的!”
剛開始,我每次都很耐心地解釋:有時候鍵盤需要背光燈,畢竟光線昏暗的時候看不見嘛,至于是不是彩色的、能不能閃,我一點都不在意。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都不聽,臉帶神秘微笑——他們認定了我就是好這一口。
后來,受夠了重復地提問,每一次再被問到時,我都會向詢問者展示(平時根本用不上的)鍵盤的36種閃光方案,它們配色不同,各有節(jié)奏變換——唯一的遺憾是亮度不夠。然后,趁對方說不出話的時機連連追問:“感覺如何?是不是很棒?你看還要怎么閃效果更好?要不要也買一個?”最后在對方表面理解、實則關懷的目光中結束這一話題。
在外設方面,“電競”一詞仿佛自帶光效。
電競產(chǎn)品的價格差異很大,但無論是便宜的還是貴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造型奇特,外觀酷炫,并且?guī)в懈魇礁鳂拥摹瓱簟?/p>
其實,鼠標發(fā)光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最初的滾球鼠標是不發(fā)光的,光電鼠標則需要借由可見光的反射來記錄鼠標的移動軌跡,因此光電鼠標的底部發(fā)光并不是一種裝飾,而有實際功效。同理,背光鍵盤本身也是一種實用的東西,光作為裝飾性的要素是后來的事情。
相比起鼠標、鍵盤,帶燈的顯示器、耳機、鼠標墊就令人感到費解了。華碩曾發(fā)售過一款帶燈的電競顯示器——當然,為了防止眼瞎,燈在背面。
帶燈的顯示器與耳機并不是最特別的,冠以“電競”之名的產(chǎn)品,甚至連座椅都能帶燈。此類座椅大多使用移動電源供電,并且擁有配套軟件,可以自定義燈光效果……從設計上,電競座椅似乎也比較喜歡拉上賽車椅的名頭,外形上非常講究。
人們聽說“電競產(chǎn)品”便會想起五顏六色的燈光,而廠商也進一步推出更多這樣的產(chǎn)品,讓這樣的印象更加深入人心。雷蛇曾被玩家稱(黑)為“燈廠”,主要原因就是旗下產(chǎn)品大多對使用各式各樣的燈非常執(zhí)著。執(zhí)著到什么地步呢,除了上文展示過的發(fā)光鼠標墊,它還曾推出過會發(fā)光的水杯……
其實,幾乎所有游戲外設廠商都會做“有燈”的設備,雷蛇不過是其中的代表而已。雖然說做出好用的設備才是電競產(chǎn)品的關鍵,但雷蛇在外型上的工夫卻沒少下,其風格隱約間已是自成一脈。
事實上,不僅外設會發(fā)光,機箱內(nèi)部的部件也能發(fā)光。你可能聽說過“信仰燈”這個名詞,仔細說來,雖然“信仰燈”也發(fā)光,并且色調(diào)和風格與電競外設還挺接近的,但它和“電競”之光還真不一樣。
簡單點說,“信仰燈”是一個發(fā)光的Logo,但人們提到它時往往不僅指Logo本身,還可能指代一系列由此引申出的DIY玩法(“自制信仰燈”)。
提到“信仰燈”,玩家經(jīng)常會想到顯卡自帶的Logo,許多中高檔顯卡在通電后都會有一個常亮的發(fā)光Logo,有的還帶有可自定義的特殊光效。玩家們將他們對某一品牌的支持(戲)稱為“信仰”,而一個亮起來的Logo理所當然就成了“信仰燈”。從網(wǎng)絡搜索記錄來看,“信仰燈”這個詞被廣泛使用還不到10年,但與之相關的產(chǎn)品已經(jīng)是蔚為壯觀。
其實“信仰燈”這一稱呼并不是顯卡的專屬,許多電子產(chǎn)品,只要有其發(fā)光部分,都可能被粉絲稱為“信仰燈”。例如,老版的MacBook背面帶有通電時發(fā)光的蘋果標志,這被不少粉絲稱為“信仰燈”。而后蘋果公司取消了這一設計,標志不再發(fā)光,單就“信仰燈”取消的問題就曾引發(fā)過不少爭論。
雖然“信仰燈”這一說法的流行還不到10年,但會發(fā)光的機箱出現(xiàn)得卻早得多,在有機箱DIY這一說法之時,“光”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早期,玩家的DIY多使用普通燈管作為光源,后來的選擇就比較多樣了,LED燈條、UV光源、RGB燈帶……相比DIY的可定制化,廠商提供的那幾種光效就不夠看了。其實,在機箱DIY中,光線只是一部分,其他部分包括基本布局(選用哪種散熱、各配件如何擺放等)、走線(通過整理或隱藏讓線材不顯得凌亂)等??傊瑱C箱DIY既要考慮基本性能與散熱,同時還要考慮視覺效果,許多機箱DIY比賽(例如這個)已經(jīng)舉辦數(shù)屆,愛好者們經(jīng)常在這些場合展示各自的成果。
如今,DIY相比以前更加簡單,各大廠商注意到了DIY玩家的需求,紛紛推出了各種配件。甚至有些專門的DIY廠商,以生產(chǎn)DIY產(chǎn)品或配件為主要業(yè)務,與光效相關的配件自然也不少。
現(xiàn)在,在機箱內(nèi)部,幾乎所有配件都能自帶光效。顯卡、主板、風扇能發(fā)光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甚至,CPU、內(nèi)存條、硬盤都能帶有“跑馬燈特效”。甚至,機箱內(nèi)的線材也可以換成發(fā)光的……
看似DIY的選擇多了很多,而且方便了不少,其實在搭配上的難度是更加提升了,畢竟,全套特效配件購入,很多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會裝出一個什么來,“光污染”可以在人們的想象力之外更上一層樓。
經(jīng)常有人對我說,機箱DIY簡直走上了邪道,你看這個純綠……那個混亂配色……這都是什么玩意兒!
此時我都會寬慰道,你的鄙視是很正常的,其實愛好這個的人們有時也(半玩笑地)相互鄙視。在討論機箱DIY的帖子中,“葬愛家族”“殺馬特”等名詞也時常被用來自稱或互相稱呼。做出特別好看的固然好,做出有些奇怪或別具一格的東西,大家圍觀起來也是一種快樂。
其實,光的效果被人所看重是件很正常的事,或許這種風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期科幻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相比其他類型的電影來說,科幻影片中的特效尤其重要,而光影效果是營造特效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因此,無論是科幻影片中發(fā)光的服飾,還是飛碟或機器人射出的激光,抑或是因缺少大氣反射而在宇宙中顯得突出的各種光線……這些都是典型的科幻場景。可以說,在人們的觀念中,“放出不一樣的光”具有了一種未來感。
1982年的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Tron)在光效的運用上就很有這種特點。為了表現(xiàn)“電子”的特點,影片中大量使用了各種光線,建筑之中、人的服裝上都布滿了各種光。有趣的是,影片看起來有些奇怪的服裝竟然使得它獲得了第55屆奧斯卡的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此后,各種賽博朋克題材的影片或游戲中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光,并且,它們或多或少都與主流審美有一定的沖突。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沖突,這種光影運用被視為機械感和未來感的象征。
說回到現(xiàn)在的游戲設備,無論是外設還是機箱之內(nèi),光線都來自于很多地方:電競產(chǎn)品的背光、產(chǎn)品自帶的“信仰光”、DIY產(chǎn)品帶來的特效燈光……它們或許來自于一些科幻題材的啟發(fā),或許只是出于純粹個人興趣的產(chǎn)物。這些搭配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當然,這里“好看”“不好看”的判斷純?nèi)怀鲇谥饔^。
除了審美方面的考慮,許多熱衷于此的玩家更享受的是一種動手的樂趣,這也是所有DIY的精髓所在。能力與精力有限,選幾種色彩自己組裝一番;水平夠高就全程手工制作,不論參與到何種程度,成品效果如何,制作的過程總是令人愉悅的。
歸根結底,做出來的東西是賞心悅目也好,特別喜感滑稽也罷,這都是一件字面意義上“你開心就好”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