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說他被醫(yī)院騙了,然后就有了《生命之旅》

“……我想做的游戲都還沒做完。我不想留遺憾。”

編輯忘川2018年04月10日 15時30分

當人體內(nèi)的最大細胞“卵子”與最小細胞“精子”相遇,經(jīng)歷數(shù)月孕育,地球上便會多一個人。每個人都由120萬億個細胞構成,自人類初生,基于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不同,細胞自行分化為組織,組織聯(lián)合為器官,器官又一同協(xié)作,運轉著人體這臺龐大而精妙的“機器”。

可在你的身體中,你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里,細胞和病毒的戰(zhàn)爭從未休止——病毒不斷偽裝、變異,試圖通過入侵細胞進行自我復制,大量繁殖;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則生產(chǎn)抗體、復制白細胞與之對抗,一次次積累經(jīng)驗,升級防御機制。然而病毒無處不在,其中有些又過于強大,哪怕人類用醫(yī)療手段進行干預,也無法避免有人被病痛折磨,乃至被奪去生命。

這些每時每刻發(fā)生在微觀世界里的“宏大敘事”,就是《生命之旅》的夢幻舞臺。

微觀戰(zhàn)爭

在人體之內(nèi)的世界里,這些每天都在上演的“相遇”和“戰(zhàn)爭”,先后被國內(nèi)的獨立游戲團隊——龍語游戲做進了Demo里:2016年的《精子之旅》重現(xiàn)了精子尋找卵子的歷程,2017年的《放射核》可以讓玩家操作類似藥丸的球狀核進入人體,用定向放射源攻擊病原體。這兩個Demo都是龍語團隊參加Game Jam活動時,用48小時時間制作出來的游戲原型。它們更像是從一個細胞起源的創(chuàng)意展示作品,卻一步步地向它的最終形態(tài)邁進。

無須解釋,第一眼就能看懂是在玩什么的《精子之旅》

前不久,基于這兩個Demo發(fā)想拓展而來的完整游戲《生命之旅》在WeGame平臺正式發(fā)售。這一次,玩家將操作被稱為“NCR”的納米核機器人(Nano Core Robot),深入人體內(nèi)已經(jīng)病變的器官中,正面對抗病毒和癌細胞,參與這場微觀世界的戰(zhàn)爭。

這就是《生命之旅》

制作人張大偉對《生命之旅》的定義是“物理ARPG”。游戲中也有升級、配裝、加點那一套,但用的卻是物理驅動的戰(zhàn)斗方式——NCR在吞噬纖維組織或被感染的細胞核后,會捕獲它們攜帶的蛋白球,這些蛋白球會圍繞NCR形成防護層,也可以作為攻擊手段,通過脈沖、彈射等方式破壞病毒的保護殼。戰(zhàn)斗時最主要的消耗品是蛋白球,最考驗玩家的操作變成了走位,而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擊碎病毒細胞核的武裝,吞噬它。

“看到有球圍繞著你旋轉,然后被甩出去,就是我們這款游戲的標簽?!?/p>

看到最初的Demo,有些人會聯(lián)想到《球球大作戰(zhàn)》,但張大偉覺得除了都是“球”,運動規(guī)則其實完全不同

在這以前,我見過形形色色的生命、醫(yī)療題材游戲,將玩法放在醫(yī)院經(jīng)營或手術過程中的居多,制作成《生命之旅》這樣的并不多見。一個只有7個人的獨立游戲團隊,為什么會去做這么一款題材、玩法并不主流的游戲,我在制作人張大偉的微博里找到了一個有些離奇的答案。

“我被之前的醫(yī)院騙了,還騙我做了個游戲?!?/p>

把自己的病痛融入游戲

說起來略感沉重,制作這款游戲最初的靈感,源自張大偉自己的身體狀況。

2016年下半年,張大偉被查出得了甲亢,即甲狀腺會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jīng)興奮——具體表現(xiàn)出來,就是身體容易疲勞,虛弱畏風;白天外出,眼睛遇到光線會感到刺痛,畫畫、打字都止不住手抖。張大偉上醫(yī)院檢查拍片,從醫(yī)生那里得知,他身體里長了一個大概2到3厘米的甲狀腺腫瘤,無法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要確認必須做喉部穿刺。

醫(yī)生說,如果沒處理好,甲亢引起的并發(fā)癥可能危及生命,可當時的張大偉沒時間沮喪,也沒接受喉部穿刺——萬一出了岔子,剛起步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怎么辦,自己的老婆、兩歲不到的兒子怎么辦。他決定暫不手術,通過吃藥來控制病情。

“……我想做的游戲都還沒做完。我不想留遺憾?!?/p>

2017年,張大偉的團隊和往年一樣參加了Global Game Jam。這是對游戲充滿創(chuàng)作熱情的人們尋開心、做游戲自High的節(jié)日,參與者要根據(jù)官方確定的主題進行頭腦風暴,在48小時內(nèi)完成從原型到成品的主題游戲創(chuàng)作。

這一次他們碰到的主題是“Waves”,也就是波浪,正在做甲亢治療、跟“放射線”打交道的張大偉一下子便有了靈感——因為自己的病,他變得更加關注人類的生老病死,他希望能在游戲中探討更多關于人類健康和生存環(huán)境的話題。

2017年的Global Game Jam現(xiàn)場,張大偉在一張A4紙上完成了《放射核》所有場景路線、物件、敵人和機關的設計,他在開發(fā)日志中寫道:“說白了就是在有限的幾小時內(nèi),如何把控一個幾人團隊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地把一個游戲原型執(zhí)行到位”

Global Game Jam上的龍語游戲團隊:AddWing(左一),負責動畫特效以及關卡設計層面的內(nèi)容;嘉成(左二),執(zhí)行策劃,主要負責配置和數(shù)值;貪玩餅干(右一),負責技術;老劉(右二),技術合伙人,前后端“大神”;中間站立者是張大偉

《放射核》完成后,團隊的成員感覺到這個Demo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于是產(chǎn)生了將它做成完整游戲的想法。

“一開始我們想做得比較專業(yè)向,就是玩家一邊玩游戲,一邊還能學到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我覺得這樣的主題很符合我們團隊的價值觀?!睆埓髠フf,開發(fā)期間他們瘋狂查資料,看了很多關于人體、遺傳、病毒的紀錄片,希望能在游戲中高度還原病毒與免疫系統(tǒng)對抗的過程。“可是很難。我有個同事的女朋友在做醫(yī)護,聊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要考證資料,每本參考書都特別厚,估計得有10斤重……問題不在于我們讀不下來,而是很多專業(yè)術語我們完全看不懂。”

張大偉擔心的是,他們自己都搞不明白的知識如果做到游戲里,懂行的玩家會覺得漏洞百出,不懂的玩家可能被誤導或被艱深的內(nèi)容勸退。開發(fā)過程中他們也發(fā)現(xiàn),將“完全擬真”作為設計標準,做出來的東西未必好玩。最后他們決定在大的邏輯概念上貼近現(xiàn)實,但在細節(jié)上,比如各種細胞、病毒的形態(tài)和攻擊方式上,基于可玩性來設計發(fā)揮——比起在游戲里羅列知識點,更重要的是主題的表達。

一個BOSS戰(zhàn)的設計圖,并不完全基于醫(yī)學知識設計。為此,游戲中特意加入了一段文字提示:“此游戲中出現(xiàn)的所有與醫(yī)學、生物、疾病相關的名詞均未經(jīng)過嚴格的科學考證,且包含一定科幻假想內(nèi)容”

“越到后面,游戲跟我治療的過程就越息息相關。”

他聊起當時去上海某醫(yī)院看診的經(jīng)歷。“那個醫(yī)生一本正經(jīng)地摸甲狀腺,說腫大得厲害,不能吃各種東西,先得吃藥控制,后面做完穿刺說不定得切除,甲狀腺功能也會嚴重受損。我有個朋友正好也是甲狀腺腫瘤癌變切除的,說這種開刀要是不小心,可能一輩子都不能再說話……就說得很瘆人。”

直到回成都老家,被老婆逼迫去當?shù)匾灾委熂谞钕俾劽尼t(yī)院復查,張大偉才發(fā)現(xiàn)之前碰到了無良醫(yī)生——老家的大夫沒摸到什么明顯的腫大,拍完片驗完血一看,連所謂的“腫瘤”都不存在。

“主要是甲亢問題,也不算太嚴重。反正這個醫(yī)生是這么跟我說的。”張大偉覺得啼笑皆非,“而且治療方法非常簡單,花不了多少錢,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需要吃藥調(diào)節(jié)……不用做手術,對工作、生活也沒有什么影響?!?/p>

可等他意識到被騙時,游戲都差不多做完了——在“最后的時間”里,是“時日無多”的緊迫感逼著張大偉閉關改游戲,孜孜不倦,昏天黑地。

“也不知應該跟這幾個醫(yī)生說謝謝,還是應該送他們上西天……”

沒掙到多少錢,可也有該做的事

我是去年4月認識張大偉的,當時龍語游戲剛剛在Steam上架了游戲《心之形》的第二章。那會兒他沒跟我提身體狀況,只說在開發(fā)一款戰(zhàn)斗機制有創(chuàng)新,支持聯(lián)機對戰(zhàn),有成長性和競技性,受眾也更廣的游戲。

“已經(jīng)有一家上市公司來接觸,要代理移動版,現(xiàn)在只差簽字這一步了?!碑敃r張大偉的語氣很樂觀,“如果這個項目成了,立馬可以回血,可以支撐團隊更長的時間,至少一年?!?/p>

此前,他們在iOS上架過一款名為《耐心——頸椎病制造者》的小游戲,一個多月做完,標價1塊錢,沒有任何宣發(fā)或推薦,就賣了100來份。他們還做過一款非典型的滑雪主題手游《Stop 4 Fun》,沒找到靠譜的發(fā)行商,他們自己覺得還需打磨,也一直沒上線。后來,2D的物理流體解謎游戲《心之形》在Steam上架了,和電影《頭號玩家》一樣致敬了不少上世紀80年代的游戲,但在敘事風格和難度把控上爭議不小,銷量只能說尚可。其它還在開發(fā)初期的作品就更不用說了——因此,當時這份發(fā)行協(xié)議對他們的團隊而言無異于雪中送炭。

龍語游戲在Steam上架的第一款游戲《心之形》,致敬了不少老游戲

然而,這家上市公司在簽約后突然變卦,說好的首付款遲遲不給,龍語游戲耗不起,只能果斷解約——為了適配移動端,他們已經(jīng)延誤了PC版的開發(fā),并在移動端上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接下來沒找到好的渠道和發(fā)行商,這兩個月就等于無用功。這種打擊讓整個團隊士氣低迷,財務上也艱難到一度發(fā)不了工資,這時的張大偉還自以為是“身負腫瘤的患者”。

“我懂得如何堅持做理想中的游戲,但太難做到讓團隊也堅持這樣的信念——因為除了開發(fā)游戲,我還要經(jīng)營公司,保證團隊活著,還要關注團隊中每個人的狀態(tài)。這比做游戲難多了?!?/p>

這種糟糕的狀況持續(xù)了兩個月,在一次內(nèi)部會議上,張大偉忍無可忍,終于爆發(fā),他給在場的所有人兩個選擇:要么振作起來,一起把游戲做完,要么大家就別浪費時間,都散了吧。在場沒有人離開?!爱吘梗覀兌颊J可自己做的游戲。”

于是,即便資金極度緊張,團隊的每一個人仍在有限的條件下努力顧及游戲的方方面面。比如,游戲畫面雖然使用成本較低的LowPoly風格,但張大偉嘗試用特別定制的著色器、光影及后期處理來突破游戲引擎自身的表現(xiàn)力限制,以期獲得較為理想的畫面表現(xiàn)。

張大偉說,“我們團隊沒有優(yōu)秀的圖形程序,我只能盡可能靠美術上的經(jīng)驗來彌補,甚至做一些能欺騙視覺但又有效的東西來‘蒙混過關’”

又比如,游戲里需要劇情配音,張大偉就拉來了兩位好友——游戲主播女王鹽和摩點網(wǎng)的王師傅當外援,其他角色就讓自己團隊里的人分配解決。在如今艱難的情況下,他們甚至為游戲的片頭動畫配上了主題歌,作曲和配唱都是張大偉自己,只有日文歌詞和編曲是找專業(yè)人士幫的忙。

“主題曲的歌詞和劇情有強關聯(lián),但中文原詞字數(shù)不夠套不進曲,改成日文表字量多了就剛好了……”張大偉說,這是主題曲用日文唱的原因

游戲也加入了本地的4人同屏聯(lián)機,闖關、合作和對抗模式應有盡有。游戲的各個角落里塞了滿滿當當?shù)牟实?,比如致敬《獅子王》的游戲標題,致敬《月球》的背景設定,致敬《寂靜嶺》的房間編號,致敬馬力歐的帽子武器和蘑菇便當……這個周末,他們還打算更新一個隱藏任務來致敬最近熱映的電影《頭號玩家》。

在操作間的出餐口點擊“來一份食物”,隨機出來的料理有時候長這樣……

“對開發(fā)者和玩家來說,看到這樣的電影真是無法形容地過癮!所以這個周末我們想號召玩家到游戲里來扮演‘頭號玩家’,尋找隱藏在《生命之旅》中名為‘生命起源’的巨大彩蛋!”

在張大偉的預想中,每個獲得彩蛋成就的玩家都能得到游戲里一件非常特殊的橙色裝備。第一個找到的玩家能為這件裝備命名,前100名找到彩蛋的玩家將被加入游戲中的“榮譽操作員”名單——從看完電影、開始構思到關卡設計,張大偉只用了兩天時間。

“雖然沒有錢,有時候發(fā)薪水都成問題,但至少大家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要把小預算的游戲,做得大約看起來跟大作一樣。我想既然都這么用心做了,交給玩家的話,應該也能意識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吧?”在微博的文章中,張大偉這樣寫道。

“這就是玩家需要尋找的那個彩蛋,同時它也是提供給玩家的一個高級武器”

因為在等英文版本地化完成,《生命之旅》沒在Steam開售,而是選擇在WeGame平臺首發(fā)。目前,《生命之旅》在WeGame賣了6000多套,扣除平臺分成和開發(fā)成本,掙到的錢其實沒多少,但張大偉還是決定將一部分收入捐獻到醫(yī)療相關的領域,表達一份他們自己對醫(yī)學的敬意。

“你們的投資人和團隊伙伴對此真的不介意嗎?”我忍不住問。

“這么說吧,會拿錢投資我們的人,一定不會是因為商業(yè)利益——有這個錢干嘛給獨立游戲團隊?明明有更賺錢的項目。他們想看到的是我們?nèi)プ鲇腥び钟幸饬x的游戲,而不是那種換皮游戲,那種游戲不會獲得任何好口碑,除了錢也不會得到任何成就感?!睆埓髠フf,“所以他們不愿意被稱為‘投資人’,而希望我們對外能叫他‘合伙人’,能和我們一伙的,自然是認同我們價值觀的人。我想做捐助這件事,合伙人是認同的,團隊伙伴也是認同的?!?/p>

“不擔心有人說你搞捐助是作秀嗎?”我問。

“我不會考慮那些基金會。如果你捐助的資金量非常小,就像一滴水進入海洋,用到哪兒去了都不知道,你捐助的錢可能還不夠支付基金會來跟你對接的人的月薪,那么這種‘捐助’就變得非??尚?。我會選擇微信上那些醫(yī)療眾籌的公眾號,看到有在等著錢做手術的患者就能馬上捐助,事后還能收到微信或短信推送,直接看到落實的結果。捐款只是我們的私人行為,這樣的形式要親民得多——我并不想去基金會拿一個什么公證出來跟大家秀?!边@是張大偉的回答。

《生命之旅》

《生命之旅》的故事背景被設置在2037年,一個因為環(huán)境惡化,犀牛、大象和海豚都已絕跡的近未來時間線。人類罹患傳染病和癌癥的概率大幅提升,傳統(tǒng)醫(yī)療手段的治愈率也降到了冰點。某大型制藥公司研究出了納米核機器人NCR,可通過人為的精細操作,實現(xiàn)對人體內(nèi)病毒、癌細胞的精準打擊。

一位肺癌晚期的病人被NCR治愈,自愿成為NCR實驗室的操作員,這就是游戲的主角。奇怪的是,當他和這家制藥公司簽訂協(xié)議后,在約定的3年時間內(nèi),他不得離開實驗室的操作間,只能通過NCR間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病患。每次工作后,他都會陷入持續(xù)數(shù)日的睡眠,每次醒來后,房間里都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似乎預示著某些令人不安的真相。

像電影《月球》一樣,NCR操作員3年內(nèi)都不得離開自己的操作間

我很喜歡這個套在核心玩法之外的科幻外衣?!渡谩坊蛟S就像張大偉和他的龍語游戲團隊一樣,絕不是看上去那么簡單。

9

編輯 忘川

zhangwang@chuapp.com

須知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

查看更多忘川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