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前提是不背離病嬌的期望。
病嬌(ヤンデレ,Yandere)是一個十分有趣的ACG人物性格屬性。
這里的有趣是宏觀上的:它不存在于現(xiàn)實的人類身上,卻又被創(chuàng)造出來;它受一部分人厭惡的同時又受到另一部分人的狂熱追捧;它過于精準地擊中那些受眾的興奮點——源于對受眾心理的把握;這個詞本身也是由病態(tài)(病んでる)和嬌羞(デレ)兩個詞精準合成,以至于的的確確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它的精髓構成:病,嬌。
由這兩個字,我們可以先相對宏觀地定義一下本文語境中的病嬌:
2.在此觀念下,病嬌會進而導致違反社會法律道德的行為。
3.在愛人積極關注情況下(包括回憶與幻想中的關注)會表現(xiàn)出嬌羞的狀態(tài)。
這三者缺一不可:缺乏迷戀則之后的行為無從談起;缺乏外顯的行為則無從稱其為??;缺少嬌羞狀態(tài)則無法稱其為嬌。
類似病嬌的角色在神話早有出現(xiàn),如美狄亞:她瘋狂迷戀伊阿宋,而后殺害自己弟弟、設計陷害珀利阿斯王,事后報復情敵殺死自己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神話因其體裁與時代,并不會詳述嬌羞的狀態(tài),因而美狄亞等為愛癡狂的女性形象比起現(xiàn)代的病嬌,更趨近于“蛇蝎美人”(Femme Fatale)。
《JOJO的奇妙冒險》第四部《瘋狂鉆石》(1992~1995連載)中,山岸由花子盡管有嬌羞鏡頭,但其嬌羞表現(xiàn)并未被讀者廣泛認可或喜愛。病嬌真正進入公眾視野并受到喜愛,是在2005年由動畫《SHUFFLE!》等作品所推動。當然,病嬌這種相對負面屬性的確立,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毒電波Gal可謂功不可沒。有了它們的鋪墊,病嬌的演化幾乎水到渠成——從多重人格的赤坂美月、日常中潛在瘋狂的龍宮禮奈,到黑化的間桐櫻。
是的,我們還是說《SHUFFLE!》?!禨HUFFLE!》中出現(xiàn)了既“頭腦明晰、容姿端麗、運動神經拔群”又兼具狂氣、殺意、自我崩壞這三要素,成為病嬌確立點的芙蓉楓;與此同時,《つよきす》也出現(xiàn)了幾乎一樣“頭腦明晰、容姿端麗、運動神經拔群”的角色——佐藤良美,她用消毒液瓶砸向給主角包扎傷口的異性,還試圖用肉體關系束縛主角,能想到的她做了個遍。
之所以說2005年是病嬌屬性受歡迎的拐點,也是因為芙蓉楓在《SHUFFLE!》原游戲中人氣不高,可是在之后TV動畫中加入病嬌情節(jié)后,人氣直接壓過原來最受歡迎的時雨亞沙。在此之后,《School Days》的桂言葉與《未來日記》中的我妻由乃將病嬌屬性推向了另一個頂峰,由乃的病嬌顏更是成為了經典Meme。
那么,是什么使得病嬌這個屬性如此……幾乎爆發(fā)式地受到歡迎呢?
在分析之前,我們有必要整理一下病嬌的具體行為。從2005年到現(xiàn)在的眾多的病嬌作品中,我們可以描繪出一個相對普遍的病嬌模板。為便于理解,這里會使用病嬌界兩大代表,《FGO》中的清姬與《碧藍航線》中的赤城的臺詞作部分示例。
1.起初,病嬌可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她往往有著常人沒有的經歷,使得她比普通人強大的同時,也使得她的認知與常人不同(諷刺的是,追溯回憶合理化病嬌的行為,往往被視為黑化的洗白方式)。 ?
2.此時病嬌的內心可能依然是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她有相當?shù)淖钥亓Α獙ν膺€能表現(xiàn)出溫柔可愛的一面。直到戀慕對象的到來打破這平衡。
3.戀慕對象出現(xiàn)且經過一些互動后,成為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即便是單方的戀心),即:將對方在內心無限加權到比余下世界里的一切還重。瘋狂的迷戀與依戀就此產生。
4.需要注意的是,成為支柱的那一刻的對象才是恰好滿足她內心期望的。背叛這個期望會引發(fā)黑化。
5.她不允許任何東西毀掉那個印在她心里的對象。這種毀壞威脅的來源可以被分為3方面:
5.1.外界。源自外界的壓力是最為常見的,但病嬌往往強大到足以從外界的手中保護愛慕對象,甚至主動出擊解決自己認為的威脅。
5.2.自己。這種心態(tài)往往出現(xiàn)于消極型病嬌身上:因為過于重視戀人,她們甚至不允許自己接近干涉愛慕對象,而只是遠觀。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的身體被愛慕者嫌棄,在與眾不同的認知下,可能會出現(xiàn)傷害(自殘)與改變自己樣貌(往往會魔改到夸張的程度)的行為。
5.3.戀慕對象自身。由上述第4條,病嬌是喜歡那個瞬間的對象的,往往難以接受對方的改變——不允許對方吃什么而破壞體型只是小菜一碟。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衰老:病嬌不允許自己喜歡的容顏老去,在“唯有死者永遠17歲”的心態(tài)下將對方殺掉變成自己獨占的回憶,抑或料理、做成標本都是可能的。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則是,當戀慕對象做出和印象不符的行為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想法:“騙人!他才不會這么說/做!一定是假的吧!”從而解決自認為的贗品。
6.一旦5的威脅出現(xiàn),病嬌內心的穩(wěn)態(tài)往往會被破壞,拋棄之前的可愛溫柔開始黑化——如果給特寫鏡頭,則往往體現(xiàn)為目光渙散失去高光,伴隨神經質的笑聲或嘴角上揚。
7.任何人的行動都需要驅動力,病嬌當然也不例外。她們需要在這種戀情中獲得正反饋——也就是滿足感。在第5條中,成功地從外界手中保護愛慕對象就是正反饋之一,甚至自己不去接近愛慕對象、不給對方添麻煩都是一種自我滿足。
8.更為常見的需求,是試圖獲得愛慕對象的積極關注:當然與一般人打扮自己試圖獲得關注不同,病嬌有病嬌自己的過度行為。愛慕對象討厭的東西自然不消說,即便是愛慕對象喜歡的人,可能也會被病嬌綁過來——自然,此刻的病嬌完全沒想到會給愛慕對象造成困擾,在她看來,她僅僅只是想讓愛慕對象摸摸自己的頭,夸自己兩句而已。
9.需求積極關注的另一個極端就是排他性。“Notice me, senpai!”病嬌為了獲得對方全部的注意力,也會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措施:
9.1.物理性孤立。可以分為對他人和對戀慕對象兩種。
9.1.1.針對他人下手。體現(xiàn)為不斷清除吸引戀慕對象注意力的人或事物,從在意的其他女孩到養(yǎng)的倉鼠,都可能被清理掉。
9.1.2.比起清理前者,帶戀慕對象脫離之前的環(huán)境是另一種解決方式——典型如綁架與監(jiān)禁。
9.2.社交性孤立。切斷戀慕對象與他人的聯(lián)系。對外的常見表現(xiàn)為散播謠言、說壞話,抑或設計情景使他人厭惡戀慕對象,達到孤立的目的;對內則試圖讓戀慕對象對他人不感興趣(相對少見)。與物理性不同,這兩點往往同時出現(xiàn),可以兼容,所以不再細分。在物理性孤立中,戀慕對象往往意識到病嬌的存在,從而對病嬌存有敵意;社交性孤立則大多盡量不讓對象意識到這一點,逐漸讓自己成為對象唯一的支柱。宏觀看來,這更像是讓對象緩緩滑入病嬌懷中,同時聽到這樣一句話:
10.病嬌的結局一般視乎劇本類型而定。喜劇劇本中的病嬌行為往往不會造成實質性損傷,病嬌最終也不會是主題,而只是佐料,結局相對和病嬌無關。在較為詳細刻畫病嬌的劇本中,病嬌因為與主流社會的格格不入而往往走入悲劇結局(扭曲的愛到達終點)。而在私奔題材中相當受歡迎的開放性結局(如主角們在結尾時依然在浪漫逃亡),與病嬌題材的契合度也并不高——即便是開放的結局,也很難再給病嬌題材帶來更多值得玩味的留白。從這個角度上講,血腥或揪心的Bad End提供的刺激與滿足,往往要比這種并不出彩的留白多得多,也更受觀眾歡迎。
需要一再闡明的是,病嬌本身是不存在于現(xiàn)實且高度抽象的屬性。它像是將感情設置的選項條拉到極致,從而獲得完全扭曲的結果。我們甚至可以將病嬌視為扭曲的愛情這單一情感的具象化或載體:她們僅為滿足心中的那份情感而行動(之所以沒有說為愛而活,是因為她們同樣可以為愛而死)。
在這種高昂的情感支配下,病嬌是極度沖動的。如同路怒癥會在到達目的地的過程中受到妨礙而爆發(fā),病嬌也會因一切阻礙戀情的事物而暴怒,再微小的阻礙都會激發(fā)病嬌的高攻擊性。有趣的是,盡管被沖動所支配甚至暴怒,相當多的病嬌還是會在這種情緒之中審慎思考,規(guī)劃下一步的行動。除卻不會反省這份情感,她們似乎對于理性思考這個工具運用得得心應手,從統(tǒng)計歸納、分析預測,到反省過失、修正計劃,一切理性僅為滿足這份戀心——自然,這是很多受眾喜聞樂見的。
一些人并不承認病嬌這種瘋狂的迷戀是愛情,原因是它并不尊重愛慕對象的自由意志——我們在這里不對“愛情”的定義進行過多探討,暫且采?。ㄐ裕┪εc依戀這兩點作為愛情構成的核心,有趣的是尊重自由意志這一點。
病嬌的確并不在乎對象的自由意志,究其原因,是因為她的對象本質上是為自己服務的。一開始,病嬌有一個心中理想對象(廣義)的模糊原型,而后主角與病嬌互動,病嬌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主角嚴絲合縫、完美匹配自己的原型(這也是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在之后病嬌便開始對這個原型的外界投射進行瘋狂追求。也就是說,本質上病嬌愛戀的并非主角本身,而是原型;追逐的也不是主角本身,而是內心原型的外界投射。這也是為什么主角一旦做出病嬌不喜歡的行為,便會被強行矯正回原型的狀態(tài)。
主角一旦徹底背離原型,就會被病嬌及時解決掉從而止損——通過這種方式,主角停止了(在病嬌眼里的)人設崩壞,依然活在病嬌心中,和她永遠在一起,也依然可以滿足病嬌那份獨占與依戀的欲望。即便一些病嬌因為擔心自身過于激進而被對象厭惡,其動機追根溯源也并非尊重對象的想法(它只是手段或前置條件),而是恐懼被對象厭惡后的自身處境——失去唯一支柱,再度跌落深淵。
從上可以看出,病嬌是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她們不僅不會意識到自己以自我為中心,還會因扭曲的認知而干涉他人,滿足自己——其中最明顯的一類是自我卷入的妄想或信念。
回到尊重自由意志:病嬌并不在意對象真正的自由意志,而是在意自己想象中對象的自由意志,進而還可能通過完成妄想或被扭曲的信念給自己下達的任務而獲得滿足感。她們可以懷著類似“我知道什么對于OO君是最好的,他也會喜歡我這么做的”的信念,感懷激動,自我激勵,不惜代價做出各種對象完全不想看到的事情。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呵呵呵吃不下了?真是不錯的玩笑呢。來,張嘴,啊——”扭曲對方話語的本意,解碼翻譯成自己想聽到的意思,是這種自我中心的常見衍生情況。自然,絕對自我的結果,是低同理心(毋寧說她們從未有過同理心,或僅將同理心作為工具)與伴隨的高侵犯性。
另一方面,為了戲劇效果,很多劇本中的病嬌都會在扭曲的認知信念下,從奇怪的地方獲得正反饋(滿足感)。一個常見到幾乎模式化的做法是,將自己的一部分(頭發(fā)、口水、血液等)融入給愛慕對象做的便當或巧克力中,以期待對象消化吸收,達成雙方的融合,并因為這種融合而愉悅不已。
那么,到底人們?yōu)槭裁磿矚g這樣一個認知扭曲、絕對自我中心,還伴隨高侵犯性、攻擊性的對象呢?
——因為她們可以提供安心感與被依賴感。
這答案聽起來都有些可笑,但卻是真實的。
病嬌是近乎無條件地迷戀唯一對象的——準確地說,被迷戀對象并不知道有什么條件,但總而言之,看起來并不需要額外多做什么就可以維持這段關系,只要時不時給予積極關注——也就是摸摸頭與隨便兩句贊美即可。也就是說,從玩家或觀眾視角來看,這種只存在于虛擬的愛意是極度單純,同時近乎無門檻的。
另一方面則如前面所言,病嬌的起點非常高。她們不僅“頭腦明晰、容姿端麗、運動神經拔群”,還往往還有很高的戰(zhàn)斗力與冷靜理性的頭腦。你在病嬌的保護下幾乎可以高枕無憂。整個世界的威脅和一個病嬌少女的威脅相比,這些受眾會選擇后者,畢竟普通人往往難以應對宏大的外界,而選擇后者所需要做的只是滿足病嬌的一些期望就好——這些期望還是你曾經做過的事情(不然她也不會迷上你),而做自己做過的事情又有什么難的呢?
這個交易在一些人看起來是可以接受的:保持自己人設不崩,一切外界事情便都有病嬌幫你解決,還會只對你露出與強大戰(zhàn)斗力有些不匹配的嬌羞一面——這亦是如傲嬌一般的反差萌。
被一個美麗而強大的女孩子瘋狂迷戀,你是她的唯一支柱,同時,你又能在她的保護下高枕無憂,更別說在很多情況下,她為了維持這段關系甚至對你言聽計從。這就是病嬌的吸引力。它當然精準命中了有強烈安全感需求、被依賴感需求的受眾——這類受眾也當然知道,在現(xiàn)實中這兩者幾乎不可能同時滿足。
當然,前提是不背離病嬌的期望。
在一些人看來,病嬌其扭曲的認知與常識社會的格格不入所導致的悲劇結局,甚至是有美感的——這取決于病嬌的刻畫方式。
在非模式化的病嬌中,對于病嬌的背景與動機往往有清楚的交代。當足夠豐富的細節(jié)將病嬌塑造為有血有肉的人(著重于黑化過程描寫是重要的共情方式)而非單純的標簽時,觀眾就會關心這個角色,進而在她扭曲的認知所必然導致的悲劇宿命前無可奈何。
我們知道,病嬌在黑化前通常是善良單純的,這些單純善良的女孩所擁有的美好、可愛與溫柔,在黑化中令人心痛地逐漸崩壞,崩壞后既狂氣又無助的形象,又與之前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畢竟,在這份戀情中越是努力掙扎,越是接近扭曲的深淵。很多觀眾喜歡病嬌角色就是因此:原本溫柔的少女逐漸扭曲,如同宏偉的塔樓一點一點崩塌,最終成為廢墟——這個過程令觀眾胸口發(fā)緊,心生憐惜。
當然,這種作品在業(yè)界依然不多。如前文所言,病嬌畢竟不存在于現(xiàn)實,只是抽象的化身,沒有現(xiàn)實確切的藍本。其形成原因難以合理化,同時病嬌的信念也很難被讀者所接受認同——這種天塹般的隔閡讓人很難對病嬌抱有同理心。終歸,作為正常人的觀眾,即使站在病嬌角度也難以用病嬌的邏輯與情感思考問題。這種縱然理解也難以認同所造成的尷尬,也使得深度剖析病嬌角色的作品少之又少。
于是,如今更多的病嬌角色往往簡化或干脆略去了難以描寫(稍不注意就會引發(fā)尷尬)的逐步黑化過程,而專注于刻畫強侵犯性,或是“當你不小心觸發(fā)開關時,最善良單純的少女會變成最危險的少女”等這類簡明刻板的標簽。我們也實在清楚,這種描寫方式盡管不是最佳的,但卻的確是最穩(wěn)妥的。
相關閱讀:《我永遠喜歡她:紙片人好在哪?》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