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對談:高考,讓我們從游戲談起

高考不單是一場考試,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早已經(jīng)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編輯安娜2023年06月07日 20時40分

今天(6月7日),2023年高考正式開始,全國有1291萬考生參加了這次考試。

除了考生、家長和學校,高考還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微博熱搜前10名里,有8個詞條與“高考”相關,高考作文、高考回憶、高考防作弊、第一個走出考場的考生……每一年,高考都會以各種不同形式成為人們的集體記憶。

作為游戲玩家,我們對高考和“考試”有著現(xiàn)實與虛擬的雙重意義——一邊是交織著青春、自我和壓抑的3年高中時光,另一邊是讓人放飛自我、感受自由的游戲世界。作為從高考中“卷”出來的一代人,我們也會在這個時候回想起自己對高考、游戲與生活的觀感。

正因如此,高考第一天,觸樂編輯部的3位“過來人”——祝思齊老師、陳靜老師、彭楚微老師——也在辦公室里聊起了他們對高考的感受......

在游戲中考試,與現(xiàn)實有什么不一樣?

陳靜(以下簡稱為“陳”):我們從最直接的話題開始聊起吧——說到高考,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哪些游戲?說說讓你們印象深刻的故事或是細節(jié)吧。

彭楚微(以下簡稱為“彭”):高考前一個月,我花了很多時間玩《龍騰世紀:起源》。在游戲里,我作為法師學徒,要從學院畢業(yè),成為真正的法師,需要接受一場法師試煉,這就是游戲的開局。

在法師試煉中,你會被送到一個叫靈界的地方,那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惡魔。你要想辦法活下來,同時堅守住自己的本心,不接受惡魔的誘惑,通過試煉之后,就可能成為一名光榮的法師。

玩這一段的時候,我心里始終想的是高考。高考對我的意義有點像當時游戲里的這段劇情——對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來說,它不是一個讓你變得更好的考試,而是一個必須經(jīng)歷的“試煉”,結局可能有好有壞,但這道坎你總得過一下。

試煉之后的狀態(tài)也有點像我們進入社會。法師職業(yè)可以化身為老鼠、魔像等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tài),也帶給我一種自由感,正如我在高考之后進入大學,有機會去掌握各種各樣的能力,以相對自由的姿態(tài)去生存。

《龍騰世紀:起源》讓彭老師度過了高考前的時光

祝思齊(以下簡稱為“?!保?/strong>但這一點從事后來看還是挺諷刺的,因為當你成了一個真正的法師,才會發(fā)現(xiàn)法師是在游戲世界里“受盡壓迫”的一類人,外面的世界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所有人都敵視你,所有人又都恐懼你,越玩到后面越憋屈。

陳:這可能就是俗話說的“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吧,甚至連游戲都在告訴你這一點……

彭:自由意志可能是一種錯覺,也是小說、影視、游戲作品里探討得很多的一個話題呀。但起碼在高考后的那個瞬間,我體會到了自由的感覺——我有好多好多事想做,而且可以真的去做。

祝:我能想起來的、和考試有關的游戲大部分都比較偏養(yǎng)成和經(jīng)營,里面的學習、考試,本質(zhì)上是一個數(shù)值上的東西。比如你為了解鎖一項技能,在游戲內(nèi)需要每天規(guī)劃出2個小時去學習它,獲得經(jīng)驗點數(shù),到了一個節(jié)點,就能自動升級。一些校園背景的女性向游戲,像是《Jack Jeanne》 那種,通過上課、考試把技能點堆得足夠高,還可以獲得一些和攻略對象展開特定劇情的機會。

但這些和現(xiàn)實中的考試沒有任何可比性——真有人愿意在游戲中正兒八經(jīng)地模擬考試嗎?在游戲里,只要玩家愿意投入時間,就一定會有反饋,玩家的養(yǎng)成過程哪怕曲折,也會是向上的。光是這一點來說,游戲不管涉及到多么難、多么復雜的系統(tǒng),都比現(xiàn)實中的考試要輕松很多。

總之,你在游戲干什么都多多少少會有回報。現(xiàn)實生活不一定這樣,你付出了時間,不一定能獲得回報。

陳:不過游戲里也會有那種“考考你”的設計,像是“女神異聞錄”系列,玩家扮演高中生,平時上課、聽課,再到考試的時候選答案。如果不查攻略,你們都記得住嗎?我是不能全部記住的。

在游戲里,上課也要認真聽講

祝:如果提前知道這些信息以后有用,我就會拿個筆記本把重點信息記下來,不然只能當場愣住了。

彭:因為我平時看劇情比較專心,所以對游戲內(nèi)的考試基本都會有點印象。部分我覺得模糊的選項,靠直覺去選,一般也能選對。

這又和現(xiàn)實中的考試其實有點像。雖然現(xiàn)實的考試不會像游戲那么“完美”,老師教的知識不會原封不動地出現(xiàn)在試卷上,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系統(tǒng)——考試中的所有知識都有自己的規(guī)則。你只要掌握里面的規(guī)則,就能答好題。

工作不是這樣的。工作不是沒有規(guī)則,但工作,或者說社會的規(guī)則要比學校和考試復雜得多。一直以來,很多人討論“做題家”到了社會上為何會碰壁的問題,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規(guī)則的復雜性,你無法用直覺去對付,你必須非常精確。

高考如何塑造了我們

陳:除了在游戲里考試之外,還有一些以現(xiàn)實題材為靈感來源的游戲,更側重于展示高考和高中生活里“人”的狀態(tài),比如《高考戀愛100天》,它是一個養(yǎng)成、戀愛主題的游戲,可里面的很多細節(jié)確實太讓人熟悉了,很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大家又是怎樣看待這類游戲的呢?

祝:之所以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可能是因為大部分游戲玩家都經(jīng)歷過高考,而且我們周圍的人都把高考看得十分重要。以至于,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學習”和“戀愛”是難以兼顧的?!陡呖紤賽?00天》里,玩家雖然也能努力考上985、211的大學,不過只要考上清華,必會和女朋友分手,可能也是開發(fā)者的一種執(zhí)念吧……

學習和戀愛的確是很重要的兩件事,很多人也難以兼顧……

某種意義上,這也和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有關系。每年一到高考的日子,社會各界的反應都特別夸張,交通管制、工地停工這種影響比較大的還能理解,但像什么燒烤店都不能開呀,樓上樓下鄰居都不能大聲說話呀,或者是全家人的其他活動全部停擺,全力支援孩子高考呀……營造出了一種極度孤注一擲的氛圍,我覺得說不定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學校里“誓師大會”“給高三學生獻祝?!敝惖幕顒?。一方面,這些活動的出發(fā)點應該不是壞的,另一方面,它在無形之中總能給人一種壓力:你考上了,雞犬升天;你沒考上,一無所有。

陳: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游戲——《恒水中學連環(huán)虐殺》。它雖然沒有直接寫出考試的劇情,主要玩法也是推理、解謎,但從名字就能看出,它的原型是衡水、毛坦廠這類“高考工廠”。我采訪過這個游戲的制作人,游戲中第一個案件“沈吉格案”改編自他高中時的真實經(jīng)歷,游戲中的3個案件代表了為追求分數(shù)而放棄的3種人生價值。

怎么說呢?我們都知道,在那些視高考為終極目標的學校里,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一些副作用。學生只要分數(shù)考得好,其他的東西可能都無關緊要。生理狀態(tài)也好,心理狀態(tài)也好,所有的東西都被高考擠壓了。

彭: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高考作為一個大多數(shù)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考試,某種意義上,它會變得特殊,也能理解。

高考像是把一個人像一片葉子一樣,扔到樹林里頭,然后整個樹林燒著了。尤其這個人又是個十六七歲的中學生。處在那個環(huán)境里頭,如果說沒有特別好的心理狀態(tài)的話,確實容易出問題。

陳:在高考這件事上,壓力來源是比較復雜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高考前,父母會對你們有什么期待嗎?比如說,得考985、211這樣的重點大學。

對大部分人來說,高考是一股隨著倒計時不斷增強的壓力

彭:我當時勉勉強強考上了一所211大學。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我讀高中時,父親去世了,我處于一種非?;靵y的狀態(tài)。那種感覺好像是我們一家人坐在戰(zhàn)壕里,天上在不斷往下掉炸彈。我父親被炸死了,然后大家顧不上彼此,都捂著耳朵,瑟瑟發(fā)抖地祈禱。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覺得周圍的一些聲音很難真的傳達到我自身。包括考試在內(nèi),所有的壓力突然都消失了。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很久。對我來說,我每天就跟著大家裝模作地活著就行。我本來成績還蠻好,但突然就沒動力了。

我家在福建,是個大家庭,我又是這一輩年輕人里年齡最大的,長輩給我灌輸?shù)囊庾R,總是要做第一名,要有負責感,要對上負責,對下負責。我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就給自己壓力。隨著我父親去世,這些束縛都消失了。我也不知道是想通了,還是覺得“都算了吧”。

陳:那祝老師呢?從您考上的大學來說,應該屬于“隔壁家的孩子”了。

祝:我其實沒有參加過高考。我中學上的是一所外語學校,有僅限外語的保送名額,按年級排名順著篩選。家里人對我比較“放養(yǎng)”,他們基本默認我大學會接著念外語,所以沒有太多可以操心的。彭老師前面說,讀大學會讓人感到自由,但當時我面前不是一條自由發(fā)散的道路,而是一根直線。選擇去參加保送考試,專業(yè)和學校早就定下來了。

至于“隔壁家的孩子”,無非指的是學校的名頭吧。但名額能輪到我,是因為年級排名更靠前的都看不上外語專業(yè),他們要去參加高考,讀更熱門的專業(yè),比如經(jīng)濟。

當然我父母還是很重視的,保送考試要到北京考,他們兩個一起陪我來了北京。那時我們住在酒店里,一家三口同一個房間。我晚上復習,父母就在旁邊看著,陣仗還是挺大的。

陳:父母“放養(yǎng)”您,是因為知道您高考有退路嗎?

祝:說實話,我不知道父母怎么想的,他們不太會直接跟我聊這些事。關于高中生活,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只要上網(wǎng)時間長一點,父親就會罵我,有幾次還吵得特別厲害,除此之外就沒有對我有過什么要求。主要是考試這方面,我確實沒怎么讓他們操心。我擅長考試,但是也僅限于擅長考試。

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許可以換位思考一下。雖然我們玩家大部分還沒當上家長,但游戲可以給我們機會。比如《中國式家長》里,你可以養(yǎng)孩子,當然也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考試。所以,你們在游戲里“養(yǎng)孩子”時,會要求孩子也一定考上985、211大學嗎?

在《中國式家長》里,玩家有機會親自去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

彭:當然不會。都玩游戲了,就算是為了多結局,也應該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吧。不過,從現(xiàn)實的角度,我覺得關鍵在于很多人,特別是家長,沒有對重點大學祛魅。如果有玩家想要通過游戲(甚至是游戲里自己的孩子)去圓中學時沒有完成的夢,那也可以理解。

但同時,我也對另一些事覺得很奇怪,我時常能看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畢業(yè)的人說,一定要讓自己小孩在將來上清華、北大。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執(zhí)念。

祝:我覺得那是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名校畢業(yè)生,直到畢業(yè)都沒有祛魅,或者把名校當資源用。有些人三四十歲了,還天天說自己某某名校畢業(yè)什么的,把名校出身當作一種噱頭和人脈紐帶。

經(jīng)歷過高考之后,又要面對什么?

陳:有個詞已經(jīng)流行很久了,就是“內(nèi)卷”。一到畢業(yè)、就業(yè)的季節(jié),我們就能在很多媒體報道里看到這個詞,我們自己其實也做過不少類似的選題……現(xiàn)實就是,我們面臨的是無止境的內(nèi)卷,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這到最后有什么意義?

祝:我覺得,這個社會是存在價值錯位的。我有個遠房親戚,前幾年投資移民到美國。她對小孩的教育非常焦慮,既想讓孩子在白人社區(qū)上學,又不想讓他忘掉中文。她見我是學語言的,就來問我該怎么辦,其實她的小孩才三四歲……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點是,她知道我現(xiàn)在在游戲媒體之后,想了半天,說:“要不我給你介紹一個別的工作,我覺得你這樣有點浪費人才。”

我當時沒有直接反駁,但其實心里在想,你要如何定義“人才”呢?我這樣算人才嗎?在外面讀了一些非常虛無的專業(yè)回來,還不如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時代變了?,F(xiàn)在說卷,不一定是為了掙多少錢,卷到最后更多的是為了生存。為了意義去放棄一些切實的待遇,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有人兜底的任性行為?,F(xiàn)在大家焦慮得停不下來,就是因為兜底的機會越來越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兜底。從當年卷大廠,想要35歲之前掙夠錢退休,到現(xiàn)在卷考公、考教資就只是為了一份編制的保障,本質(zhì)上是因為不敢往下看。下面是空的,黑洞洞一片,你根本不敢想掉下去會發(fā)生什么。

內(nèi)卷也許無處不在

陳:的確,任何現(xiàn)象都可以說是“時代的縮影”,甚至于,同樣是卷,不同時代卷的方向都不一樣。尤其是提起考公、考教資,本東北人可太有發(fā)言權了……大概十幾二十年前,輿論一提到東北人、山東人愛考公,很多都是嘲諷的態(tài)度,那時候都去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卷,996、007,用提前透支自己來賺更多錢,35歲賺夠了錢就退休。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996、007也不一定賺得到錢,卷的方向自然就變成了考公、考研。

這可能就像是,高考前,或者大學畢業(yè)前,我們玩的是《高考戀愛100天》,是《女神異聞錄5》,但進入社會之后,我們就需要面對《北京浮生記》里的那種現(xiàn)實了……這也非常殘酷。

《北京浮生記》,風格“極簡”,內(nèi)容卻非常厚重的現(xiàn)實題材游戲

祝:從這個角度看,我特別佩服一些獨立開發(fā)者,尤其是全靠存款制作游戲,指望之后靠銷售分成回收成本的那一撥人。我采訪過一些這種類型的人,他們并不都有能力和勇氣去承擔這種風險。

有時候我們寫了這種獨立開發(fā)者的報道,很多玩家會說,游戲要靠質(zhì)量說話,不想看開發(fā)者賣慘哭窮。這當然沒問題,而且有些缺乏經(jīng)驗的開發(fā)者確實會做出一些有缺陷的作品,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我們的行業(yè)也需要這種人。因為行業(yè)狀況和行業(yè)積累就擺在這里,在一百萬次失敗之前不可能憑空誕生一個用《空洞騎士》驚艷世界的櫻桃社。我只能用激流勇進來形容這些人……

陳:那么,假如內(nèi)卷實在無法避免,我們怎么在這個你不得不選擇的過程中,保持一點內(nèi)心的平靜?你要找一個什么樣的東西作為安慰?

彭:其實問題就在這里,虛無的反面是意義。但如何找到意義,是人生的終極問題。在高考之前,大部分人都主動或被動地把高考的分數(shù)當作意義,但高考之后呢?難道把掙錢當作意義嗎?

當一個人把掙錢當作意義時,那他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遍地“卷王”的局面。在這種時候,其實需要更敏銳的頭腦和更堅強的決心,去追尋意義——當然,意義是永遠也得不到的一個東西,但我們起碼可以去追,從追這個動作中取得意義。

個體像是一片葉子,在被焦慮感點燃的森林中,我們很難獨善其身

祝:這其實很難。放棄內(nèi)卷,其實也不一定就能找到“意義”,很多東西到了最后都會讓人感到虛無。我前段時間和一個目前在北歐學習游戲的研究者聊天,他說上課的時候會討論一些特別宏大的話題,比如移民、文化霸權、女性主義,他也想要通過制作游戲來反映這些現(xiàn)實問題。

這位研究者的結課作業(yè)做了一個反思家務勞動價值,尤其是女性家務價值的游戲Demo,發(fā)布在一個國內(nèi)平臺上,但評論區(qū)是一片罵聲。人們甚至沒有玩,也不關心游戲的玩法,只是看到題材就開始罵。

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我意識到用“學術”去避免內(nèi)卷也未必可行——我可以用專業(yè)和精準的語言討論一個重大話題,但最終只是在學術圈子里被審視一番,回到現(xiàn)實里卻根本沒人在乎。我不知道那些專業(yè)的游戲研究者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要接受這個現(xiàn)實,一定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zhì)。

彭:我覺得,通過從小學、中學開始的一次次考試,內(nèi)卷已經(jīng)滲入了我們的本性,以至于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可以很鮮明地區(qū)分出我們和外國人。

這點在游戲里也有反映,比如我玩《刀塔2》,游戲里有天梯排位模式,按照勝負場數(shù)給玩家打分,贏得多就分高,贏得少就分低。

結果怎么樣呢?大部分人在天梯模式里不知疲倦地“沖分”,實際上,“沖分”并沒有任何獎勵——除非你想打職業(yè),需要用分數(shù)證明自己,對大部分人來說,分數(shù)沒有意義,只會一次次地讓玩家感受到自己的無力。

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雖然MOBA玩家在所有游戲玩家里可能都屬于勝負欲極強的那一類,但中外玩家重視的東西還是有所區(qū)別——國服玩家更執(zhí)著于分數(shù)和段位,但國外(比如歐服)玩家雖然也在乎勝負,但對分數(shù)的執(zhí)著會少一些。這種區(qū)別說起來有點微妙,以我的理解,大概是“快樂源于何處”的差別吧。

快樂和分數(shù),哪個重要?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一個環(huán)境中,不允許有人獲得快樂,那我覺得多半是和內(nèi)卷文化有關系。就像《刀塔2》的天梯系統(tǒng),換成大部分中學的成績排名,也沒有什么差別。

結語

我們聊了很多關于游戲、高考和內(nèi)卷的話題,在談論這些話題時,我們總是不自覺地談到自己。

這也許能從側面說明,高考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有多深。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越過高考,它都給我們的生活打下了深深的刻印。即使是那些非常私人化、個體化的敘述,我們也能夠從中窺見高考對個體人生軌跡的干預——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早已經(jīng)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也讓人不斷思考,在這樣一個內(nèi)卷的時代中,我們又該如何去追尋個體的價值。

不論如何,我們?nèi)匀幌M写丝陶诟呖嫉膶W生,以及曾經(jīng)高考過的讀者們,都能從生活中獲得屬于自己的力量。畢竟, 雖然說起來像一句陳詞濫調(diào),但人生的確不僅有考試。

0

編輯 安娜

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鹞?,我也準備走了。

查看更多安娜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