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事后回看這場圓桌論壇的速記時,我發(fā)現(xiàn)所有嘉賓在談論孩子和游戲的話題時都從未提到過這些詞:快樂、高興、開心、幸福。這或許只是巧合,但也讓我意識到:在關于未成年守護的議題上,作為守護對象的孩子的視角一直是缺失的。都知道要有愛、有尊重,但對于孩子而言,究竟什么是愛和尊重?
不久以前,我作為游戲媒體的記者坐在臺下,看著臺上來到2019中國游戲產(chǎn)業(yè)年會的家長、老師、專家們討論游戲與未成年人保護的話題,我想起了當初爸爸跟我就“玩電腦”的問題約法三章的那個遙遠的童年。那一年我10歲,家里頭一回買電腦——當時我每周上一節(jié)電腦課,但學校機房里的電腦都是有屁股的那種,又重又慢;而家里買的是薄薄的液晶屏,Windows XP的屏保,藍配綠,特別好看。
作為買電腦的條件,爸爸給我立下一條死規(guī)定:“不可以自己打開電腦?!庇直磉_了一堆擔憂,無非是“絕不能讓游戲影響學習”“電腦要是害了你還不如不買”云云。得到了我的承諾后,爸爸滿意了。
我在未成年人保護圓桌論壇上也聽到了類似的話。圓桌上的兩個家長——正如我那個學過教育學的爸爸——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頗有自信。比起我爸爸而言,這兩位家長仿佛更有自信的資本:那位爸爸的兒子進了哈佛,那位媽媽的女兒進了清華。因為有這樣的驕傲成果加持,他們又將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了理論化:哈佛爸爸是《世界名校學生家庭教育手記》的主編,清華媽媽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售出800多萬本。
在圓桌論壇之前,已經(jīng)有好幾位游戲公司的管理者進行了發(fā)言,有幾位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自家的小孩。游戲常常成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拉鋸戰(zhàn),就算是從事游戲行業(yè)的高管們——理論上,他們有錢、有能力、有對于游戲的正確認識——也對孩子玩游戲的問題感到為難。可以想象,普通家長們在游戲面前一定會感到更加無助。
但哈佛爸爸王建軍好像不太覺得無助。他聲音洪亮,顯示出十足的自信。“興趣為王!”他說,“小孩必須玩游戲!我們要管控的是他的時間!”
他的管控方式是讓孩子對更多事情感興趣。在他的引導下,兒子進了美國高中的摔跤隊,女兒學習了小提琴。他向臺下伸出五指,“5個方面!”他說,“讓孩子對5個方面產(chǎn)生興趣——5個方面平衡發(fā)展,他就會成為一個人人喜歡的孩子?!?/p>
游戲作為其中某個方面中的可選項目,顯然通過了哈佛爸爸的認證?!昂⒆颖仨毻嬗螒颍驗楝F(xiàn)在的游戲是藝術(shù)、音樂和人文科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要用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它?!彼f,“包括網(wǎng)絡,我們是擁抱網(wǎng)絡的,網(wǎng)絡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在網(wǎng)絡上信息的獲取量和學習差不多?!?/p>
這是我非常熟悉的教育思路。我們這一代人成長在素質(zhì)教育的號召下,雖然該考的考試一場也不會少,但我們還是有了更多發(fā)展興趣的空間。我就學了書法,學了畫畫,這兩者都是我爸爸在觀察了我的日常行為之后(當時我偶爾會臨摹一些米老鼠),出于極大的尊重和開明為我選擇的“興趣”,而我也作為特長生讀上了好的學校。
在尚未形成健全人格的時期,我是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的——他們判斷什么是對我好的東西,他們引導我去喜歡那樣東西,他們控制我過多接觸危險的東西——雖然當時的我對“好”“喜歡”和“危險”都沒有概念,但在我順利取得成就的時刻,他們也獲得了對于這種教育手段的確信。
不過,就算是哈佛爸爸,這套教育手段也有不那么管用的時候。他提到兒子在七、八年級的時候喜歡玩iPad上的游戲?!八麐寢尩谌蜗蛭腋鏍?,我比較暴力,我就把iPad拿過來砸了,然后跟他媽媽說趕緊再買個新的?!彼J為這種方式起了作用,“孩子從此再也不敢超過時間了。所以說,立規(guī)矩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p>
精心散養(yǎng),恩威并施。對于自己的教育成果,哈佛爸爸感到非常自豪?!?7歲獲得了美國科學家的稱號”“紐約州的總冠軍”“哈佛主席”“彈得一手好鋼琴”……他流利地拋出一個又一個令人艷羨的頭銜,可能已經(jīng)在不同的場合重復過多次。
在哈佛爸爸說話的全程里,清華媽媽尹建莉臉上一直掛著贊許的微笑。她是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這本書的第7章第4節(jié)的標題叫做《不是電腦游戲的錯》,她在里面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教育女兒的經(jīng)過,并且為家長們總結(jié)經(jīng)驗。
她有一個自控能力超強的女兒。從初中開始,她的女兒就在玩各種游戲。雖然喜歡游戲,但女兒總是能夠在緊要關頭懂得收心——在中考前和高考前,她都自覺地把游戲盤放到箱子里收起來,最后也取得了令人驕傲的高考成績,“超過清華錄取線20多分”。
清華媽媽的教育重點是:沒有沖突就沒有沉迷?!爸灰悴唤?jīng)常為游戲和孩子發(fā)生拉鋸戰(zhàn),就不會有上癮。”她說,“我的第一個重點永遠是不能產(chǎn)生沖突,所有的沖突都是負強化。一次沖突,3次(表揚)都補不回來,盡量不沖突?!?/p>
在清華媽媽看來,正是因為她足夠信任自己的女兒,所以女兒才養(yǎng)成了自律的習慣?!皬娜诵陨险f,沒有一個人會自甘墮落,都是向上的?!彼硎?,在女兒表現(xiàn)出有所節(jié)制時,她會適時表達喜悅之情,“這都是正強化。”
在被問到是否因為游戲產(chǎn)生過家庭矛盾時,清華媽媽思考了非常久,仿佛在記憶中搜索枯腸,然后才說:“大的矛盾沒有出現(xiàn)過,小的矛盾嘛……”她笑著說,“比如孩子在電腦面前坐幾個小時,飯好了一直不來吃飯,飯都涼了還不下來,跟我說‘再等一下’,我就把飯熱了端到電腦面前?!?/p>
雖然反對一切沖突,但她也對哈佛爸爸砸了iPad的行為表示認可:“哈佛爸爸做得很好,雖然你把東西砸了,但是你很好地陪伴了孩子。我給家長的忠告是,有好的親子關系就不會有沉迷游戲的情況?!彼H為自豪地總結(jié)道,“我女兒現(xiàn)在工作了仍然玩游戲,但是什么也沒耽誤?!?/p>
后來,我又仔細讀了清華媽媽的書。在書中,她向家長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比如,她認為事情或許可以反過來做:把上網(wǎng)當作“任務”或“懲罰手段”,而不是當“獎品”送給孩子,否則孩子們“對游戲的興趣被刺激得更濃了”。如果孩子特別喜歡玩游戲,那么當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就懲罰他,“上網(wǎng)去吧,必須連續(xù)玩夠10小時,不夠就懲罰再玩10小時,直到他累得求饒?!?/p>
“這樣,孩子慢慢覺得上網(wǎng)不是一種樂趣,而是一種懲罰?!狈路鹦睦韺W家巴甫洛夫,清華媽媽這樣寫道,“反復多次,可能會讓他對上網(wǎng)產(chǎn)生反感心理。”
兩位自信的家長非常充分地展示了游戲在他們心目中的真實地位。在我看來,游戲之所以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獲得了認可,是因為:一,游戲作為一種“藝術(shù)、音樂和人文科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好東西,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有用。二,游戲從未耽誤正事,也從未耽誤孩子們走向成功。
就像千千萬普通家長一樣,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一直都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標準。在我事后回看這場圓桌論壇的速記時,我發(fā)現(xiàn)所有嘉賓在談論孩子和游戲的話題時都從未提到過這些詞:快樂、高興、開心、幸福。
這或許只是巧合,但作為一個被類似方式教育起來的小孩,他們的理論將我?guī)Щ亓送陼r期許多以愛為名的噩夢時刻,也讓我意識到:在關于未成年守護的議題上,作為守護對象的孩子的視角一直是缺失的。都知道要有愛、有尊重,但對于孩子而言,究竟什么是愛和尊重?
10歲那年,在爸爸跟我約法三章后,接下來的幾年中我真的非常聽話,從來沒有自己打開過電腦——即使我在用電腦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瘋狂寫作。在不能用電腦的時候就在紙上寫,得到了爸媽的恩準開了電腦,我就抓緊時間敲進去。他們仿佛并不關心我究竟在電腦上做什么,也不關心寫作這件事是不是我的興趣所向;他們只是盯著我“玩電腦”的時間,盯著我學習成績的起落,并且認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終究是負相關——就算是清華媽媽一樣充滿了教育心得的人,也依然會建議家長們將上網(wǎng)當作是一種懲戒,直到孩子想到上網(wǎng)就害怕。
令人有點沮喪的是,饒是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中產(chǎn)、屬于“人生勝利組”的父母,或許也沒能做到完全地給予孩子愛和尊重。更不用說,這樣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大多數(shù)孩子能夠擁有的。無論是“5個方面均衡發(fā)展”,還是“全靠孩子自律”——哈佛爸爸和清華媽媽的這些成功學理論,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都是太過遙遠的概念。
圓桌論壇上我更感興趣的嘉賓是湖北省恩施市羅針田小學的副校長張玲,主持人介紹說,她有長達十幾年教齡,教過語文、數(shù)學、外語——光是這個介紹,就足以反映一定程度的問題。她所在的小學里有許多留守兒童,家長平時要負擔的責任和職能很大程度上都轉(zhuǎn)移到了老師的頭上。
張玲坦白地說,哈佛爸爸和清華媽媽跟她日常接觸的家長很不一樣?!拔医佑|的絕大部分基本上是不讓孩子玩游戲的(家長),一玩游戲就向我告狀?!?/p>
這些家長們必然是無助的。他們既不了解游戲,也不了解自己的小孩,更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面對這樣的情況,張玲也嘗試過一些努力?!澳瓿蹰_家長會的時候,我和家長說,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他健康地玩就沒問題?!钡珜嶋H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沒能將這個最基本的“先進理論”落到實處,而是發(fā)展出了非常常見的那種對抗關系。
“孩子玩游戲,家長和孩子搶手機,孩子就威脅家長說,再搶手機就不讀書了?!彼f。
解決的辦法無非就是講道理、講規(guī)則。跟家長講,跟孩子講,反反復復地講??上攵?,對于那些一年到頭也沒有幾天在家的家長和他們放養(yǎng)式的孩子而言,這種說理的方式能夠收到的效果非常有限。
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留守兒童中沉迷游戲的概率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很顯然,作為管理者和引導者的家長這一角色的缺失,使得留守兒童更容易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游戲上。在這些孩子身上,完全自律是失效的,不成系統(tǒng)的嚴格管理也往往沒有好結(jié)果,這很難通過單純的技術(shù)手段去改善。游戲固然有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但這遠遠不是問題的全部。
關于未成年守護的議題,背后是經(jīng)濟發(fā)展、城鄉(xiāng)差距、教育背景、階層流動之類大環(huán)境下的大問題,而游戲作為其中一個發(fā)生沖突的平臺,只是這些大問題投下的陰影。
在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的蘇文穎注意到,家長的焦慮正在把游戲沉迷推到風口浪尖。作為兒童司法保護和網(wǎng)絡保護領域的專家,依她的觀察來看,“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風險,游戲排不到前三”。不過,兒童的涌入的確對互聯(lián)網(wǎng)過去建立在成人用戶基礎上的框架體系和服務形成了挑戰(zhàn)。
不少國家都在試圖補上互聯(lián)網(wǎng)治理這門課。蘇文穎注意到:“在防沉迷上,家長和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處于一個對抗的狀態(tài)。往往是家長覺得游戲就是原罪,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掙的都是黑心錢?;ヂ?lián)網(wǎng)公司也很無奈?!逼鋵嵲趪鴥?nèi),未成年守護反而走得比國外更前?!拔覀兊谋O(jiān)管方和行業(yè)的目標是一致的,一些政策的出臺和落地速度也非??臁!?/p>
有意思的是,她用馬斯洛需求層次來分析人和游戲之間的關系?!白畹讓拥男枨笫遣弧巍弧础?,時間上要控制,在上面花的錢也要控制。”在目前這個階段,許多游戲公司都已經(jīng)通過在游戲中接入防沉迷系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了在時間和金錢上的管控,但這遠遠不夠。
正如蘇文穎所說,沉迷網(wǎng)絡只是一個表象,還有很多內(nèi)在的原因。她提到他們的機構(gòu)最近做的一個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上網(wǎng)體驗成正相關,和網(wǎng)絡風險成負相關。”也就是說,身心越健康的孩子,上網(wǎng)體驗越好,網(wǎng)絡風險越低。這個研究和我們過去通常認知的“網(wǎng)絡害人”的因果關系完全相反,它指出了一個更加接近事實的思考方向:出問題的不是網(wǎng)絡和游戲,而是人們的生活。在投入時間和金錢的背后,反映的是孩子們在心理和精神上渴望得到滿足的需求。
“實際上(這個研究)暴露出很多底層的問題。這些問題光靠我們現(xiàn)有機制保障的不‘肝’不‘氪’解決不了。那么就要給家長一些知識、素養(yǎng),讓他們知道為什么孩子這么喜歡這個游戲?這個游戲有什么點?我能不能領會到這個點?是不是會有一些每個家長都能夠理解和使用的工具?我覺得要打一個問號?!碧K文穎說。
“現(xiàn)實殘酷非常多?!彬v訊游戲客服負責人張顥說。他一直都工作在未成年人守護的第一條陣線上,對于現(xiàn)實面臨的種種問題有著更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在圓桌論壇上,他很少說話,但每次說的問題都切中要害。
“我們每天會接觸大量的家長,家長其實也很無助,90%以上都是都市的藍領階層,每天忙著工作和生計,不知道怎么去駕馭孩子?!睆堫椪f。
在論壇上,他談到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是一個父親打來電話,要求他們幫忙解決女兒沉迷游戲的問題。他們在和女孩子溝通后才知道,她并不是喜歡玩游戲,而是喜歡二次元的設計,未來的目標是成為設計師、成為畫家?!捌鋵嵓议L完全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愛好是什么。”他說,“這樣的案例太多了。留守兒童,父母離異,我們接觸到的每個家長背后都是一整個家庭?!泵恳粋€家庭各有各的問題,而他們的客服人員給家長出得最多的招就是3件事:陪伴、溝通、理解。
這3招聽起來抽象,實際上正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當然,最大的難點還是如何將3招落到實處?!拔覀儼l(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絕大部分的案例都可以通過這3招可以解決。”張顥表示,“這是我從事這個工作最大的感受。 ”
解決問題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我曾經(jīng)跟一個《QQ炫舞》手游的客服人員聊天,他就遇到過一個患有輕度自閉癥的女孩,因為在游戲中得不到想要的服裝,心理狀況變得更加糟糕。一開始她非??咕軠贤ǎ俏蛔隹头哪泻]有放棄,一點一點地打開對話的突破口,化解女孩的心結(jié)。在了解了女孩玩游戲的心情后,他意識到真正的問題并不是在游戲上,而是因為女孩的內(nèi)心封閉,所以游戲成為了她最重要的精神寄托。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讓女孩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接觸更多現(xiàn)實中的人。
事實上,他在兩三個月的時間里就做到了這一點。在他的鼓勵下,女孩開始多出門走走,還交了幾個現(xiàn)實中的朋友,跟家人的關系也改善了不少,從陰郁的角落里慢慢地走了出來,走到了陽光下。
與未成年人守護的話題相關,人們越來越多地提到“向善”的概念。我常常想,這固然是個美好的愿景,但問題是:什么是善?用什么樣的方法達到善?
孩子的問題是一個尤其敏感的領域。在一些時候,孩子們的確會因為缺乏成熟的心智而將自己置于危險當中,這意味著適當?shù)墓芸厥潜匾模辉诹硪恍r候,他們就算想要表達什么,也因為聲量微弱和力量不對等而被大人所忽視,這意味著大人在溝通和理解上還需要更多努力,用愛和尊重架設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梁。
往小了說,就算沉迷游戲又如何?更關鍵的是去了解游戲?qū)τ诤⒆拥囊饬x究竟是什么。往大了說,聽話和服從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成功也不是衡量教育成敗的唯一標準——當游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工具、以功能屬性的面貌被家長認可時,我總感到那并不是真正的認可。孩子們能夠從生活中獲得快樂,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價值觀,難道不是最重要的事嗎?
我想起我小時候。有一次我跟爸媽一起和他們的朋友吃飯,對方也是一個三口之家,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兒。吃飯的時候,忘了因為什么,說到了玩電腦的事兒。對方的爸爸頗為自豪地表示,自己從來不管女兒玩電腦,最大限度地尊重她的愛好。
“她可以自己開電腦嗎?”我問。
“當然可以了?!睂Ψ桨职掷硭斎坏匦χf。
仿佛生活中那些長久以來沉在水底的冰川驟然裂開,對方爸爸話音剛落,我就嚎啕大哭起來。我爸媽又驚又羞,但不管他們怎么勸,我都停不下來。
不久以前,當我作為游戲媒體的記者坐在未成年守護的分論壇臺下時,距離那一天已經(jīng)過去了10年。在臺下聽著他們談論著關于孩子們的事情,場上充滿了自信的、驕傲的、關切的話語,我的心里一直回蕩著的卻是那遙遠的、巨大的、仿佛冰川崩裂的哭聲。